敬业者的颂歌范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3:23:47

敬业者的颂歌——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有感

[ 文章来自:青岛市教育科研网 作 者: 咸威 点击数:298 发布时间:2006-7-12 ]

--------------------------------------------------------------------------------

我喜欢梁实秋的散文,文风自然,读之如饮甘露。如此一位文学大家,他的老师是如何的一个人呢?细品《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掩卷沉思,却让人唏嘘不已。

对于长者的回忆常常规避一些缺点和不足,而梁实秋对徐锦澄的描写,却可以用“大不敬”来形容,莫说形象的怪异,他的一些习惯性动作,若独立起来读就只能用猥琐来形容了。他“两肩总是耸得高高的,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初读以为,这是梁实秋文风使然,虽写老师,亦含谐趣。而细细咂摸,便觉不然,首段的一句“给我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真是字字含情。把擤鼻涕等不堪的动作细细描摹,津津乐道,此中滋味,真真需要我辈细细参详。有人认为这是文章结构中一种欲扬先抑的技巧,但在笔者看来,却是一种情到深处的难以自制。当爱可以包容那些令常人难以接受的动作时,她就升华了。梁实秋对徐锦澄的感情,随文章的走势而蔓延,当文字的大门随着“怅惘敬慕”而合闭时,文章中所弥漫的那种对老师的怀念就成了读者心中化不开的情结。

西方有谚:爱爱相生。梁实秋对老师的怀念并非没有来由,其根源恰是徐老师人格魅力和他的敬业精神。徐老师形于外的特征虽有“瑕”,而徐老师敛于内心的师爱恰似“瑜”,而“瑕”无论如何也难掩“瑜”的灵光。

对于一个胆敢顶撞自己的学生,有些老师恨之切骨,弃之不顾,而徐老则不然,恨之愈深,爱之愈切,在骂过之后,对他的作文“批改之不足,还特别地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了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其胸怀和气度让人钦敬。而这种胸怀正是源于对学生的一腔热爱,这师爱平凡而伟大,是教师发自内心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锲而不舍的道德情感。

徐老师教的课成绩与毕业无关,学生们学习也不踊跃。正因为如此,许多老师乐得逍遥,而徐老师并不随波逐流,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