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旭为何要出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8:18:58
伤心啊

初闻,觉得很是诧然。但这次是真的,夫妻皆剃度。当然,这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的事情。人们首先要问“为什么呀”?是呀,究竟为什么?都是正常人,都是名人,都是亿万资产的经济自由人,一定要遁入“空门”吗?这与陈本人说来,那学问就大多了?真的是看破世尘吗?不是,我要说:

其一、佛法使然。自在情理。八年居士,皈依佛门,自不必大惊小怪。晓旭说:我曾经很专注于财富的积累,身为家中长女,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家人过更好的生活,在那段时间里,我不断为他们创造更舒适的家,一次次搬到更大更美的房子里。还送精美的礼物给他们。后来,我发现物欲的增长并没有给我和家人带来真正的快乐。我变得越发忙碌和烦躁,很少有时间和父母相处。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父亲母亲不知何时开始悄悄衰老,虚弱了,好像随时都有离开我的可能。而我给了他们什么呢?这一切他们又能带走什么呢?这种心痛使我从喧闹中安静下来。我开始想到:如果我的父母去世了,他们会去那里,我们还能见面吗? 其实陈的这番话也仅仅限制在表面,佛理中对人的生理生命或尘缘果报等都有着更深更广泛释义,晓旭经历之丰富,足以参悟!更多的俗人如果用一生的精力做到“年度经济人物”或“千万富翁”都已经足矣,又有谁能放弃肯放弃?私欲是众生的孽缘啊!(这里,我不敢说私欲乃天生)虽为居士,理佛至深,且是夫妻同修,更多的就只有让世人慨然、敬佩。不知情者不可以乱讲话,否则就是对他们的大不敬了。单单说有些人虽然经济很富有,但有多少用来做善事?而且是发心而做的呢?他们的心智确实很高了。这样的行为一旦确定下来,就不会存在“炒作”嫌疑,大家不必为此费心劳神。

其二、心望所归。某博友说,“这女人和我差不多的年纪,差不多的性格,所不同的是,我正潦倒,她已经是富婆;我是平民,她是名人。我老早就想隐居了,可没有资格,她有条件了,可以从容出家。”其实理佛在心。非表面使然。表面看,陈二人经济富足,做事从容,是对的。但也恰恰应了这样的一个事实,那就是,我经历我懂得,所以,我选择我从容。我无非议!表面的贫困与劣势是相对而论的,悟佛在心,也许就是尘缘未了,就是业障未消。为生活的艰苦奋力的奔波未必就不是件好事,关键是,有保持平和心态与心绪,工作并快乐着,善来善走,那也是极高之境界。也是绝大多数“居士”必行之路。修身行善乃根本。晓旭他们经过了刻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