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反对高考的看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6:14:02
我不反对高考,因为它在某种意义或程度上也反应了一个的知识水平

但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果能有另一套完善促进高考公平又可用性的方案就好了

全方面选拔人才~!!~~

大家的看法是?????????

高考,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次大考。虽然很多人都叫我们不要紧张,就把高考当成一次普通的考试。但,这现实吗?18岁的年纪已懂得高考对我们的现实意义。我并不是反对当今国内的高考制度,只是觉得这个制度中衍生出很多问题。
先说社会吧,每年高考结束后,社会对于高考状元都给予了很多的关注。可事实上,那些高考状元又有多少成为了对国家,对社会特别有用的人。成为高考状元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何必给他们过度的关注度。
再说学校,大部分学校为了抓成绩,抓升学率。把学生的时间几乎沾满。而现在的高考却又越来越联系生活,越来越联系实际了,而我们学生却又没有时间去关心外面的世界。学生是人,需要对学习生活进行调整,不能一直的疲惫,学校这样的方法培养了多少创新型人才,又培养了多少高分低能的“人才”。

科举制度在中国是根深蒂固的,从隋唐时期形成至今已是1400多年。用考试的办法来选举人才的确能够促进封建社会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但是,经过多年的演变,它成为了明清统治者控制读书人思想的一种手段,这是很不利于科学与文化的前进的。随着晚清时期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入和不断影响,科举制度终于在维新变法的影响下于1905年废除。
但是,这种用考试来衡量人才的思维却仍然还在。民国时期就专门设考试院来进行人才的选拔和官员的任用,其实仍是一种变相的科举制度,但它融入了新的思想理念,总体上来说还是进步的。
然而,民国基本上是“乱世”年代,许多真正的人才是在战争或政治运动中被发现的,并非是“考”出来的。这其实也从另一角度可以看出:并不一定是要通过考试的才算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继承了用考试来选拔人才的思维,并将之发展为所谓的“全民国考”。这在百业待兴的早期中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促进了人才队伍的壮大。后来,因为“文革”等一系列的政治运动,高考被废止了,中国出现了十分严重的“人才真空”段。“文革”结束后,各方都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邓小平更是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于是,高考又重新回到可人们的视线中。
今年是高考恢复三十周年,我们都能看到如今的中国是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创新,这有很大一部分是要归功于高考为祖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但是,高考就真的那么伟大吗?明清时期,只考四书五经;新中国高考,只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