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三不知这三指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7:06:57

人们常常批评一些不负责任或不了解情况的人是“一问三不知”,那么“三不知”究竟指的是什么?

   明代姚福在《青溪暇笔》这部书里说:“俗谓忙遽曰三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其言概本《左传》。”

   再查《左传》,在鲁哀公21年的记载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晋国的荀瑶领兵伐郑,荀文子以为有了解敌情未可冒然轻进,他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他的意思是“谋划事情,要对整个事情的开始、发展和结局都弄清楚,才能最后决定怎么办。

   可见,所谓“三不知”,是指对情况的开始、发展和结局全然不知道。

一个人如果什么也不懂,常被斥之为“一问三不知”。那么,这“三不知”从何而来?究竟指的是那“三不知”呢?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有载晋国的苟瑶率兵攻打郑国,苟文子以为对敌情不甚清楚,不可轻举妄动。他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青溪暇笔》中也说:“俗谓忙邃闩三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
由此可晓得:所谓“三不知”是指某人对某件事情的开始、经过和结果而言的。

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释义一问三不知,就是从苟瑶的话语中概括出来的。它的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

故事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大夫苟瑶率大军讨伐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郑国君王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齐国去求救。

齐因的君主平公不能容忍晋国吞并郑因而更加强大,构成对齐国的威胁,就派大夫陈成子率军前去救援。陈成子率军到达淄水河岸的时候,天下大雨,士卒们不愿意冒雨过河。郑国的向导子思说:“晋国的兵马就在敝国都城的屋子底下,所以前来告急,敝国的君臣,正焦急地盼望齐军早日到达。如果再不行进,恐怕要来不及了。” 陈成子披着雨篷,拄着兵戈,焦急地站在山坡上指挥齐军过河。战马见了的舀滔的河水吓得嘶叫,他使用鞭子狠抽,硬逼它们过河,经过一番努力,齐军安全地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