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语枫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7:47:35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请各位帮忙解释。谢谢了

水调歌头
年代:【宋】 作者:【葛长庚】 体裁:【词】 类别:【】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迆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注释】

葛长庚的词最显著的特点,是语言讲究,工于推敲。开头的“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二句,选用江、山、云这些巨幅背景入词 ,同时用“ 远 ”字、“长”字预示行人辽远的去向 ,用“春 ”字、“暮”字勾勒出最叫人伤神的时令。因此,起首十字在点明“相留相送”之前,就已饱含了惜别的全部情绪。这首词的开头纯用景语,由于一二句意境高远,所以词篇刚一开始就将离别的愁绪,渲染得分外的浓烈,接着就有“相留相送”一句,似乎感情的即将汹涌而出了。谁知刚说完了这四个字,作者却突然打住,来了句“ 时见双燕语风樯 ”。“相留相送”的心情如何?作者反而欲说还休,这种写法既写出情之切,难以表达,同时又使文势跌宕,于一张一弛之中显出了作者炼句谋篇的功夫。“双燕语风樯”是借物写人 ,从侧面补叙“ 相留相送”中的情意。“ 满目 ”以下三句分别将别时所见、分手远去、别后独处三个环节写了出来。
词篇写别离,但离别情绪却没有用一个字来正面点染,只用当时所见的江、山、云、双燕、飞花烘托离人的辛酸,这在古人诗词中已属少见;至于将别去的速度写得那么迅疾,近乎是叠用由言别到分手到孤单的一个个镜头,则无疑又是抒写离人凄苦最有效的手段。用“ 千里 ”明提两地遥远的距离 ,用“沃”反衬愁肠回绕的痛楚 ,都极有分量。“ 回雁峰前路”是设想中的来日前程 。回雁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相传秋雁南飞,至此而返。但是作者到了那里,返得了还是返不了呢?“ 烟树正苍苍 ”便暗示:那里渺茫难测,何从预料归期 !可知,前途中山、水正多,词中独写“回雁峰”是有讲究的。
下半阕,作者用三个字的短句,选取漏、灯、马三种事物表现行人单调的旅途生涯。其中,写漏声用“残”,写灯焰用“短”,是在暗示作者经历着一个不眠之夜。“ 马蹄香”是用马蹄尚有踏花余香,来说明主人公驻足不久 。然而漏残焰短 ,天亮在即,新的跋涉又将开始。“ 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写的是未来的旅程 。词用“ 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