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不负俗,“负俗”之意?请详细解答,可引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2:05:17

我觉得这里的“负”有背负和碍于的意思,做事不负俗,指的是做事情不被世俗的观念约束,勇于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在成语中有“负俗之讥”、“负俗之累” 其解释释为: 因不谐于流俗而受到的讥议。从字面理解,“负俗”即不谐于流俗。
《文心雕龙 》有这样的描述:宋玉含才,颇亦负俗,始造对问,以申其志,放怀寥廓,气实使文。
而对于范蠡有这样的描述:“微时“佯狂、倜傥、负俗”
可见“负俗”在古文中褒义的成分比较大,可以理解为风流潇洒不拘泥于习俗
放在今天使用,大概应该指拥有不拘一格、独辟蹊径的创新精神

‘负俗’谓不能适应世俗,受人讥讽。汉书武帝纪: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或踶 ,或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出自《辞源》第四册2948页。

汉语大词典:
【负俗】谓与世俗不相谐。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集》:“若先生者,文明在中,见素表璞,内不愧心,外不负俗,交不为利,仕不谋禄。”《世说新语·赏誉》“后来出人 郗嘉宾 ”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 超 少有才气,越世负俗,不循常检。” 明 袁宗道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下逮 卢 、 骆 、 王 、 杨 ,亦皆用以负俗而贾祸,此岂其才之不赡哉!”

受束缚

而对于范蠡有这样的描述:“微时“佯狂、倜傥、负俗”
可见“负俗”在古文中褒义的成分比较大,可以理解为风流潇洒不拘泥于习俗
放在今天使用,大概应该指拥有不拘一格、独辟蹊径的创新精神
【负俗】谓与世俗不相谐。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集》:“若先生者,文明在中,见素表璞,内不愧心,外不负俗,交不为利,仕不谋禄。”《世说新语·赏誉》“后来出人 郗嘉宾 ”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 超 少有才气,越世负俗,不循常检。” 明 袁宗道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下逮 卢 、 骆 、 王 、 杨 ,亦皆用以负俗而贾祸,此岂其才之不赡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