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哲理的古诗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4 11:25:56

朱熹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登鹳雀楼①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②。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③。

题解:作者在这首诗中,运用极其浅显而朴实的语言,深刻地说明了两点哲理: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二、事无止境,希望达到更高的目标,就必须不畏艰难,勇于登攀。

一般说来,诗忌说理。但这是只是说,诗歌不能枯涩、生硬而抽象地议论。相反,形象化的说理,常能给读者以某种哲理的启示。便如王之涣的这首诗,巧妙地把道理和景物、情和事融为一体,水乳交融,使读者乍看并不觉得它是在言理,而细一玩味,却感到妙理无穷。象这样的说理诗,由于成功地运用了形象思维来阐示哲理,更为读者所喜爱,故能历传不衰。

注释 ①、此诗一作朱斌诗。鹳雀楼:清《一统志》;“山西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唐属河东道)府:鹳雀楼在府城西南城上。旧志:旧楼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五云:“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山名),下瞰大河。”雀:一作鹊。
②、此二句写景,言夕阳西下,黄河东流,景象壮阔。引起下文说理。
③、此二句因景悟理,言寄深远。穷:尽,尽目力所及。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不是一非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