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欲”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6:36:01

《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
儒家的“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
中医理论中的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

东汉哲人高诱对六欲作的注释:生、死、耳、目、口、鼻。
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
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
参考资料:http://iask.sina.com.cn/q/54/27/7/1072754.shtml

东汉哲人高诱对六欲作的注释:生、死、耳、目、口、鼻。
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
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

佛教要求信徒不要有“七情”:即喜、怒、哀、乐、惧、爱、憎。“—七情”的变化,一般属于心理或生理活动范围,概括了常人的情绪波动。“七情”的存在,影响禅定,使人无法修成正觉。佛教要求信徒禁止“六欲”,“六欲”是由佛学经典《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提出的,分别是①色欲,②形貌欲,③威仪姿态欲,④语言音声欲,⑤细滑欲,⑥人相欲。“六欲”的存在, 是对佛性的威胁,使人难以修得真果。
依据佛典,无论是出家的僧尼,还是在家当居士,都必须从“七情六欲”中解脱出来,否则就难以到达西方极乐净土,人总是有情,有欲望的,摆脱情欲也许比一般持戒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