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点修身养性的古典音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3:43:54
嘎嘎
谢谢了

中外电影中有许多是专门为伟大作曲家或演奏家摄制的音乐传记片。我看过的有《贝多芬传》、《阿玛丢斯》(莫扎特)、《柴可夫斯基》、《一曲难忘》(肖邦)、《翠堤春晓》(约翰.施特劳斯)、《作曲家格林卡》、《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她比烟花寂寞》(大提琴演奏家杜普雷)、《冼星海》、《刘天华》、《二泉映月》(阿炳)等等,都留下很深的印象,对我理解他们的生平和作品有很大帮助。

  一般影视作品中除专门聘请作曲家量身谱写背景音乐或插曲之外,也大量引用古典音乐以烘托气氛,抒发情绪。在你聚精会神欣赏电影的时候,隐隐约约听到远处传来一缕似曾相识的旋律,也许你并不在意,却已经受到感染,但不知道那是某位作曲大师传世佳作中的片段吧。

  凡是看过美国电影《魂断蓝桥》的人,大概都会被那一曲“最后的华尔兹”深深感动的。年轻的英国军官(罗伯.泰勒)在奔赴战场的前夕与他刚刚结识的女友(费雯.丽)告别,深夜的咖啡馆,暗淡的烛光,客人渐渐稀少,乐师悄悄退场,蜡烛一一熄灭,最后只剩下一朵闪烁的烛光,一位好心的乐师,一把孤独的小提琴,幽幽地拉着那首忧伤的乐曲,伴着最后一对恋人依依不舍的缠绵舞步,直到不得不分离。剧情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赢得了所有人的心跳,观众已经预感到悲剧即将来临,当时就有流泪的,包括当年17岁的我。60年过去了,每唱起这首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总会想起这段电影情节和我当时的心灵颤动。其实这首歌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传到我国,译成中文在学校教唱,但是直到抗战胜利后,随着《魂断蓝桥》在国内公映才广为流传开来。

  另一个例子也是一部美国的经典爱情片,叫《时光倒流七十年》,类似我国的《聊斋志异》,讲一个青年剧作家里查德与一位七十年前的著名女演员爱丽斯灵魂错失爱情的浪漫故事,荒诞不经却十分感人。片中当里查德通过催眠术回到70年前与美丽的爱丽斯重温旧梦时,背景传来一段非常优雅、伤感、委婉动人而又热情奔放的音乐,也许你也曾听过,不妨读读下面这段旋律:

  这是著名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中第18变奏曲发展成的一首独立的钢琴曲,具有肖邦夜曲般的清朗、优美的抒情。它被导演和编剧拿来作为一件重要的“音乐道具”,起到了跨越时空、沟通心灵的作用,从而引导观众进入那美丽的梦幻世界,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