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读书三境?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6 05:46:29
要关于境界的简介

1.读书是人生最关键、最要紧、最重要的求知手段。但是,怎样认识读书、怎样重新读书、怎样坚持读书,却也有个不能不了解的境界问题。在山西大学与中文系一位老教授谈话时,老教授归纳概括了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告别蒙昧。即“人之初”,“小儿时节”,开蒙读书。正如一首歌中唱的“小呀么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所有在校读书阶段,都可算为读书第一境界。经此境界,人就告别了蒙昧而成为文明人,同时也为第二境界做好准备。

  第二境界:经世致用。从学校毕业后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在某一个岗位上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从事一定的工作,或工、或农、或商、或兵、或科研、或文学艺术。这个过程中,一边凭已有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改善书本知识,同时,还要及时更新知识而进一步读书。如此,经世致用即谓之读书的第二境界。这一境界最能体现读书的功利主义。

  第三境界:完善自我。人要有精神追求,要过文化生活,要追求人类整体的进步,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自觉地追求知识,汲取营养,不断地完善自我,所以,除了“经世致用”以外,还要排除一般意义上的“功利主义”,为求得自身不断完善而读书。这该是读书的第三境界,亦即最高境界,也是最难能的境界。追求这个境界的人,才会自觉地、不知疲倦地读书、求知,把读书视为工作之余的第一需要。“宁可食无肉,不可案无书”,“人间自是有书痴,此事不干名与利”,此之谓也。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闲来无事,玩索大学问家之妙语,击节赞叹之余,心忽有所得:治学有三此境界,喝酒与灌水岂不亦有三此境界?试论之。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自然是借题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