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国的清平乐背后有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9:29:40

王安国 清平乐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①,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梨花。

  谜语里有所谓卷帘格,谜底的安排是从下到上倒过来的,所以猜谜时也要倒卷珠帘似地去考虑。这种技法在诗词中也有,读时也须注意。
  这首《清平乐》上片四句,正是用卷帘法写的。我们理解它的时候,就该从“昨夜南园风雨”这句开始:
  昨天晚上,南园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枝头上的花朵全给打下来了,残花狼藉满地,就象一幅给谁弄脏了的宫锦。尽管费尽黄莺儿的巧舌,毕竟还是无法把春天挽留住呵!
  这是昨夜听到风雨,今晨看见落花,因落花满地而知春天已去,耳里恰又听到黄莺的啼唱,便忽然冒出“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的念头来。可见“留春不住”是后起的,“昨夜风雨”是先来的。如今却反而先下了“留春不住”。这种手法,便可称之为“卷帘法。”
  由此可以悟出一点:写诗填词时,适当地把镜头出现的次序颠倒一下,是完全容许的;不容许,有时还可以显得不落常套,使句子峭找些或奇崛此。我们在构思句子时,由于格律限制,难免会出现造句的困难,这时候如果使用卷帘法,便会取得意外的效果——当然,又不是万无一失的。
  王安国是王安石的弟弟,神宗熙宁初年,以材行召试及第,官至秘阁校理。他虽是当朝宰相的弟弟,对于乃兄推行新法,却颇不同意。他的政治主张固然保守,但他并不想凭借哥哥的势位去猎取高官厚禄,为人还是耿直的。有一回,王安石看到晏殊写的小词,笑道:“做宰相的,也写这种东西吗?”安国听了,马上顶了一句:“晏公不过在高兴上头偶然玩玩罢了,难道他的事业就只有这些!”可见他不以为写词便有损大臣的风度,倒有点觉得哥哥过分古执了。(王安石也真词,不过数量甚少。至于这个传说,真实性到底有多少,很难说。国为别人加在王安石头上的谣言讹语实在是太多了。)
  王安国不但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相反,在过了多年的冷署闲曹生活以后,终于被当朝的吕惠卿——一个先是诌媚逢迎王安石,其后得势,又反过来陷害王安石的小人——借事加害,夺去官籍,放归田里。他在官场上实在是很失意的。
  俗语说:“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受到放归田里的处置,热中仕宦的人会感到前途绝望;但也有人毫不在乎。这就要看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