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破坏后有多大危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21:31:20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344022.html?fr=qrl3

天天照紫外线灯

太阳射向地球的紫外线得不到减弱,动物容易引发皮肤癌,植物会被烧伤

地球表面获得的紫外线过量,引起皮肤病等!

地球就没有保护伞大量的紫外线射向地球,使人和动物得皮肤癌!!!

臭氧层破坏

环绕在地球表面至高空8~16公里范围内的一层大气称为对流层,对流层向上至大约50公里左右的范围,就是通常所称的平流层。平流层中最重要的化学组分就是臭氧(O3)。平流层中保存了大气中90%的臭氧,位於这一高度的臭氧能有效地吸收对人类健康有害的紫外线(UV-B),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

科学家大约在10年前,就已实际观测到臭气层的「破洞」。西元1985年,英国南极观测站(British Antarctic Survey)的科学法曼(Joseph C. Farman)等人发现,从1977~1984年,南极郝利湾(Halley Bay)上空,春季时的大气臭氧含量大约减少了40%以上。其他研究团体也迅速证实了这项发现,并指出臭氧量急遽减少的这块区域,其面积甚至大於南极大陆,高度则是介於12~24公里之间的平流层。这就是所谓的「臭氧洞」(ozone hole)。

最初对南极臭氧洞的出现有过三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认为,南极臭氧洞的发生是因为对流层的低臭氧浓度的空气传输到达平流层,稀释了平流层臭氧的浓度;第二种解释认为,南极臭氧洞是由於宇宙射线的作用在高空生成氮氧化物的结果;此外,美国科学家莫里纳(Molina) 和罗兰德(Rowland) 提出,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质是造成南极臭氧洞的元凶,最典型的是氟氯碳化物(CFCs,俗称氟里昂)和含海龙(Halons)。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否定了前两种观点,而证实氯和溴在平流层通过催化化学过程破坏臭氧是造成南极臭氧洞的根本原因。

臭氧层被大量损耗后,吸收紫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