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彪的战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1:40:15

林彪年表

林彪原名育容,1907年12月5日生于湖北黄冈回龙山区林家大湾。

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改名林彪,入黄埔军校,在校转为共产党员。

1926年11月从第四期毕业后分配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任见习排长、排长,曾随部参加北伐战争中讨伐孙传劳和进军河南的战斗。随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

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在工农革命军(后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营长、团长。

1929年初,随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任第一纵队司令员。

1930年6月,任红四军军长。

1932年3月任第一军团总指挥(后改称军团长),率部作为红军主力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 “围剿”和长征。

到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

1936年6月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

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与聂荣臻指挥平型关战斗,取得全国抗战开始后的第一个大胜利。

1938年3月2日行军路过山西隰县千客庄,被阎锡山的晋绥军哨兵误伤,返回延安。

同年冬赴苏联就医。

1942年1月回国。

1945年 6月,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延安赴东北,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

1946年1月,部队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2月,指挥所部在辽宁彰武和法库之间的秀水河子歼灭国民党军第八十九师一部。这是民主联军在东北反击国民党军的第一个歼灭战,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

1946年6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

1946年7月主持召开东北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由陈云起草的《东北的形势与任务》(简称“七七决议”),强调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的必要性。指挥在北满的民主联军进行三下江南 (指第二松花江以南)战役,和南满的民主联军组织的四保临江(在吉 林南部)战役南北呼应,使国民党军首尾不能兼顾,疲于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