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资料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1:43:42
详细一点谢谢

《黄河大合唱》诞生已经66年,但其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改变、时代的变迁而被人遗忘,相反却被越来越多的人传唱。从17岁就开始指挥该曲至今已上千场的严良堃说,《黄河大合唱》之所以历演不衰,主要有三个原因:其歌颂伟大的抗日战争,表达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不屈精神,并最终以胜利告终,充分表现了民族的自信心;其本身的曲调,歌词写得非常中国化,一方面继承了民族的精华,同时也借鉴了西方艺术进行加工,是造诣高深而又雅俗共赏的划时代精品;作品不断改进,加工,跟随时代的进步。

他说,在《黄河大合唱》雄浑的歌声与音乐中,存在一个多世纪的被欺压感得到了解脱。音乐在充分表达了听众的这种情感,同时它还能唤起在海外长大的华人的民族认同感。而在目前,再唱《黄河大合唱》,就更多了一种勿忘苦难心存危机的现实意义。今日我们能从《黄河大合唱》听到的,不仅仅是国家兴亡的民族呼声,不仅仅是时代的战歌。从音乐上来说,《黄河大合唱》音调有黄河船夫的号子,有来自民间音调的民族体歌曲,有乡土味浓郁的山西音调,作曲的技巧与和声,却又是很欧洲的。

已进入21世纪的今日,和60多年前《黄河大合唱》诞生的时代、生活背景虽然完全不同,但是这部作品对中华民族所起的精神激励作用却仍然存在,今年正好是冼星海诞辰一百周年,又是取得抗日战争完全胜利的60周年,这部作品对于我们就更有特别意义。

《黄河大合唱》诞生于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作品以宏伟的气势,寄黄河以抒民族伟大情怀,在当时鼓舞了亿万中华儿女奋起反抗日寇入侵的决心,是中国音乐史上划时代的巨作。
钢琴协奏曲《黄河》始创于1969年“文化大革命”初期。钢琴部分由钢琴家殷承宗主要构思,并与作曲家刘庄、储望华联手完成;乐队配器及总谱执笔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盛礼洪。这部作品的问世是艺术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1970年元旦,由殷承宗担任钢琴独奏,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在北京首演。
钢琴协奏曲《黄河》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在曲式结构上又体现了中国传统风格,以标题性组曲的形式写成。今天,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已冲出国门,成为一部在世界范围内音乐会舞台上经常演出的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