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聚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2:12:45

(一)第一单元的特点

  时段:从早期人类约170万年至距今约4000多年前。

  特点:“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叙述了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勾画了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中华文明遍布各地,呈现了多元发展、互相渗透、融聚一体的特点。炎、黄作为传说人物成了炎黄子孙的人文始祖,反映这一时代的巨大进步。

  (二)第一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下设4课: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正文有三目,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北京人是重点。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正文有三目: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及大汶口原始居民。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是重点,农耕文化的特征是难点。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正文也是三目:炎帝与黄帝、尧舜“禅让”、大禹治水。炎帝与黄帝是重点,“禅让”是难点。

  第4课“破解彩陶之谜”是一堂学习与探究课。

  (三)第一单元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为什么以“中华文明起源来概括?”而不以“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远古时代”来命题?

  (1)强调历史的连续性。说明今日文明是古老文明的延续,以求表现中华文明发展的特点。

  (2)强调人性化。以祖先创造的实际成果入手(如用火,种植粟、稻,房屋),有利于直接感受祖先对后人的恩泽,较“母系氏族繁荣期”为好。

  (3)强调贴近生活。“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专业用语太难,而“中华文明”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4)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由于采取主题单元式安排教材,同一个单元内应相互照应。以“中华文明起源”能概括四课内容。

  2.谁是中华大地最远古的人类?

  目前一致公认的是元谋人。另有重庆的巫山人(240万—180万年前)、山西的西侯度文化(180万年前)。

  3.农耕文化有什么特征?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是中华民族古代的两种不同文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