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的来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05:23:57
急需,要厦门的!

一提到长跑运动,不难就会想起「马拉松」这个名字。「马拉松」其实是一个平原的名字。公元前490年,当时的波斯欲吞拼希腊,希腊士兵奋勇抗敌,最后在马拉松平原击败波斯侵略者。传令兵菲力彼得斯(Pheidippides)跑了四十多千米回到雅典,高呼他们胜利了之后,即力竭身亡。后来为了纪念马拉松战役及菲力彼得斯的英雄事迹,于1896年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便举行了从马拉松到雅典的长跑比赛(距离为40.2千米),并定名为“马拉松赛跑”。这个赛事最后由一位希腊运动员Spiridon Louis以2小时58分50秒的成绩夺得冠军。

  马拉松赛跑的距离在最初几届的奥运会上一直都未有被统一下来,直至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马拉松赛跑的路程才被正式定为42.195千米,亦即是从温莎宫广场至伦敦市白城运动场的距离。历史上最为人津津乐道的,除了是埃赛俄比亚选手Abebe Bikila曾连续两届夺得奥运马拉松冠军外,捷克选手Emil Zatopek更在1952年的奥运会中,于夺得5000米跑及10000米跑的冠军后,再次赢得同一届的马拉松赛跑冠军,而且这次还是他第一次参加马拉松赛跑哩。

  有关马拉松赛跑的另一个感人事迹就是韩国选手Sohn Kee-Chung曾于1936年被迫以Kitei Son的名字,为日本出席奥运会的马拉松赛事,并且以2小时29分19.2秒的成绩破奥运纪录。当运动场上升起日本的国旗时,Sohn Kee-Chung亦不禁哀哭起来。直至1992年的巴塞隆拿奥运会,另一名韩国运动员Hwang Young-Cho以22秒之差击败日本选手Koichi Morishita夺得冠军,年介80的Sohn Kee-Chung也在看台上观战,而这次他亦终于可以见到韩国的国旗因为马拉松比赛的缘故而被升起来了。

  虽然第一届的奥运会已经有男子马拉松赛事,但女子马拉松却一直被视为“禁区”。到了1928年的奥运会,女子已被批准参加田径项目,但赛跑的距离乃被限制于800米以内。60年代起,随着科学及文化的讯速发展,“女子不能参加激烈体育活动”的谬误开始被打破。1979年,国际田联正式承认女子马拉松为国际比赛项目,而国际奥委会亦通过于1984年在洛杉机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中,加入女子马拉松赛跑的项目,结果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