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留学方面有什么政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0:49:22
朱德家境不好,怎么留得学呢?

中国最旱派出留欧学生,是出于加强海防和举办洋务、创办近代海军的需要,人数较少。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往欧洲派遣留学生。此外,尚有零星自费出洋往欧洲留学的。光绪元年(1875年)伍庭芳由香港往英国留学,在林肯法律学院学习法律,不久即获英国大律师资格,深受英人注目。清末,新政宣布废科举、设学校、奖励留学,并推行官费留学政策。中华民国成立后,国内的教育和出国留学都有发展,教育救国、科教救国也发展成为社会思潮。清末陆续创办的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等教会学校,规模扩大,学科也更齐全。始于清末勤工俭学的方式这时更为发展。上海还成立了留英同学会、法华教育会上海分会和上海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科等机构。后来法、英、日、比、意、荷等国迫于形势,在民国11~14年(1922~1925年)间相继同意将庚子赔款余额退还中国作为文教事业等之用。出洋留学逐成高潮。大规模的留学欧洲开始于20世纪之初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30年代,留欧学生以留德居多。自40年代以后留欧学生逐渐减少。留欧学生中较多从事艺术、科学和哲学等

中国最旱派出留欧学生,是出于加强海防和举办洋务、创办近代海军的需要,人数较少

中国最旱派出留欧学生,是出于加强海防和举办洋务、创办近代海军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