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吴的意义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1:32:23
姓氏-吴的意义是什么?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简单点啊!!!!

吴源出于姬姓。

周太王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和季历。

小儿子季历很有才干,他生的儿子姬昌又自幼聪明过人,因此周太王打算让季历当继承人。

太伯和仲雍明白父亲的心意,就自动让贤,趁周太王生病时,假托外出采药,出走到东南沿海一带。

当时的江南还很落后,太伯和仲雍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当地的族人就推举他们为君长,在今江苏苏州一带建立了吴国。

太伯和仲雍相继为国君,以后仲雍的子孙世代相传。

春秋时期,吴国渐渐强大起来,成为当时的一个强国。

后来由于吴王夫差骄傲自大,被越国打败,亡了国。

夫差的子孙后来便以国名为自己的。

一、寻根溯祖 1、上古时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一是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商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所以太王就属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儿子太伯和二儿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传位给季历,再传位给姬昌,就决定自动让贤,便一起南下荆蛮(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太伯和仲雍给当时比较落后的江南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被当地土著推举为君长,号称句吴。太伯死后,由仲雍继位。周武王(姬昌为文王,其子姬发为武王)灭商后,仲雍的3世孙周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太伯为吴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孙寿梦称王,建都今江苏吴县。寿梦的第四子季札本该继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为生。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札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吴氏。 二、迁徙分布 吴国灭亡后,夫差的太子吴鸿被流放到江西,夫差之后还繁衍于江浙、安徽、山东、河南境内的一些地方。隋唐时期,吴氏已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