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民族习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6:38:10
想知道在重庆的少数民族过年的习俗!!谢谢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至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其于南北朝。"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炉团坐或者看电视,笑语连连。

重庆域内各少数民族仍保留有自己的传统习俗。居住在黔江区的土家族,有过年、赶年、唱傩戏、跳摆手舞、跳花灯等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过年是土家族祭祀祖先的日子,摆手舞就是种由祭祀演变而来的民俗活动。秀山的土家族,每年正月初三到十五,自发组成花灯队,人们提着花灯,走家串寨,敲锣打鼓,拜年纳福。秀山花灯调《共杨扁担》蜚声海内外。
赶秋节是渝黔湘边区苗族的节日。每年“立秋”之日,苗寨人邀朋结伴,举家盛装出动,汇聚秋场。场上锣鼓喧天,歌声萦绕,打秋千、上刀梯、舞狮子、玩龙灯、歌台赛歌等令人目不暇接。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是南川苗族的“踩山节”,男子跳笙舞,女孩唱歌,青年男女以吹笙对歌互诉衷肠,寻找伴侣。每逢节日,各民族载歌载舞,热闹非凡。此外,还有羊马节、火星节、哭嫁、跳丧等民族习俗和活动。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已成为重庆重要的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