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屏16:9以及2.35:1的来历是不是有什么科学根据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2:52:35
总不是科学家随便想出来的吧,总有一点依据吧!

显示器和电视机屏幕的长宽比例,来自于电影屏幕的长宽比。从19世纪末期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几乎所有电影的画面比例都是标准的1.33:1(准确地说是1.37:1,但作为标准来说统称为1.33:1)。也就是说,电影画面的宽度是高度的1.33倍。这种比例有时也表达为4:3,就是说宽度为4个单位,高度为3个单位。20世纪50年代,刚刚诞生的电视行业面临着采用何种屏幕比例作为电视标准的问题。为了方便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最后决定采用学院标准作为电视的标准比例,这也就是4:3电视画面比例的由来。这个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电视的主导标准。
那么为什么选择4:3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矩形尺寸的设计,比如,房屋的窗户,书籍等等的尺寸比例,哪种尺寸比例最为匀称、好看呢?数学上有一种比例叫做“黄金分割”,即1∶0.618,对于长方形长与宽的比,采用这种比例,视觉效果好,令人感到特别舒服。普通银幕电影的画面就是按黄金分割比例确定的尺寸,画幅的宽和高之比是4∶3(约1∶0.6),这个标准已经使用了很多年,大家也习惯称这种银幕为标准银幕。

对于16:9的比例,是由于后来人们发现了适合人的两眼水平视角大于垂直视角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景物并无限界的特点,为了使观众扩大视野,增加临场真实感,所以将4:3的比例进行平方。宽银幕上的影像画面造成了广阔的印象,利于增强艺术表现力,尤其适合表现大自然景色、群众场面和战争镜头。
2.35:1实际上是把4:3的比例进行了3次方,目的和16:9是一样的,扩大横向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