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临终教子的启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4/28 13:59:50
至少60个字

身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郑板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女儿出嫁无钱置办嫁妆,便以一幅兰竹图代替,并在上面题了一首诗:

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死几笔兰。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郑板桥晚年得子,自然对儿子很疼爱,却从来不溺爱。他并不想为儿子留下多少钱财,他所担忧的不是家中产业太少,而是儿子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又不会干工匠活,缺少谋生的手段,没有立身处世的本领。当他病危之时,便把儿子叫到床前,说自己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觉得很奇怪,但父命不可违,只好勉强答应,心中却叫苦不迭,因为他根本不会做。父亲看出儿子面有难色,便叫他去请厨师作指导,但明确交代,只许儿子亲自动手做,绝不能直接由厨师代劳。
儿子请到了厨师,先从和面擀面做起,然后才学着怎样做馒头,直弄得腰酸背痛,满头大汗,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把馒头做成。等到馒头蒸好以后,高高兴兴地送到病榻前,这时郑板桥却早就断了气。儿子哭着跪在床边,忽然发现茶几上有张纸条,拿起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这样的话:“淌自己汗,吃自己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到这时儿子才明白父亲临终时要他亲手做馒头的用意,原来是教他学会自力更生,不能依赖他人或祖业过活。
郑板桥临终教子的故事虽然很简短,意义却十分深远,委实能够发人深省。当今之世,许多人在激烈的竞争中拼命赚钱,就其动机而言,除了为努力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是想给儿女们留下一笔丰厚的钱财,让子孙后代生活得富裕些、舒适些。至于如何教育儿女学会怎样做人与处世,学会自力更生的谋生手段,学会独立创造生活条件的本领,则反而放在次要地位,这实际上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这样做,名曰爱之,其实害之。事实上,儿孙没有本事,缺德少才,不会独立谋生,不会做人处世,就算遗产再多,哪怕留下金山银山,也会坐吃山空。对于某些人来说,遗产越多越有害,往往只能助长他们四体不勤,骄奢淫逸,花天酒地,嫖赌逍遥,腐化堕落,甚至违法乱纪,胡作非为,最后只落得个身陷囹圄、家破人亡的悲惨下场。
郑板桥临终教子的做法,才真正是为后代的长远利益着想,人们应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与其给儿孙多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