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创业史》的创作过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2 06:43:56

创业史

《创业史》小说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这部巨著蕴藏着作者柳青14年农村生活的丰厚积累。柳青同志生前计划写四部,仅完成了两部。第一部写互助组阶段;第二部写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和巩固。它们既是互相联系的,又是各自独立的。

陈忠实:一本书的记忆----《创业史》

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最早是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在《延河》杂志上,每期两章。这是1959年春天的事。

那时候,我正在读初中三年级,属于临近毕业升学考试前的最后三个月。那时候学校里的学习气氛没有现在这样紧张,升学的压力似乎也没有当今初中生那么严峻。我照例在每月初到学校附近的纺织城邮局去购买一本新出版的《延河》。我每月都要攒足两毛钱,保证在月初能购回一本《延河》,无论这两毛钱经历了怎样艰难的积攒过程。

此前我已经读过一批长篇小说,有写农业合作社和土地改革的,有写人民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还有我第一次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静静的顿河》。所有这些作品我都能沉湎其中,都使我倾倒,都使我产生不可思议的神秘:这些作家怎么能想出编出写出如此生动如此大篇幅的人物和故事?他们长着一颗怎样超人的脑袋?然而《创业史》头两章的阅读,我的直接而又强烈的感觉是,这是我所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单就生活而言,是和我距离最近的一部小说。

《创业史》出版单行本时,我自信应该是属于第一批购书者,自然是早早攒足了书款的。回想起来,《创业史》我前后大约购买又丢失了7本,印象最深的有两本。“文革”飚起时先破“封资”“四旧”,我偷偷隐藏下来的几本书中首选《创业史》,锁在抽屉里,外面套一层《毛选》的红色塑料皮,每天入睡前读。这时候读起来,已经不管顺序,而且随便翻揭,揭到哪一页便读哪一页,任何一页都可以让我津津有味地咀嚼而毫不厌倦。至今想来,我在阅读过的长篇小说中,除此似乎没有读过两遍的,包括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另一次是“文革”后期,我被通知到南泥湾五七干校劳动锻炼,行前按规定要带《毛选》,自己又悄悄带着一本《创业史》,这是从一所中学当作废物处理的书堆中翻出来和藏下来的。在南泥湾的窑洞里,10点钟熄灯以后,我躺在床上,就着自备的煤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