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即前出师表,孔明随后那场战争出兵多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4:24:11
最好有典故可寻!
要一个数量,多少万的士兵?
谢谢!

"三国演义"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曹睿设朝,近臣奏曰:“边官报称:诸葛亮率领大兵三十余万,出屯汉中,令赵云、邓芝为前部先锋,引兵入境。”所以孔明随后那场战争出兵三十余万.

建兴五年(公元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驻军汉中,准备夺取魏国统治下的凉州(今甘肃省的大部分地区)。诸葛亮做事非常谨慎,出发之前给刘禅上了一篇表——《出师表》,告诉刘禅应该注意哪些事情。

这篇表最早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只说是“疏”,没有篇名。又见于梁朝萧统(昭明太子)编的《文选》(也称《昭明文选》),篇名《出师表》。出师,是指出师伐魏。表,是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用的一种文体,也叫“疏”或“奏疏”“奏议”。上面说过,这篇表是建兴五年上的。后来建兴六年冬天,诸葛亮听说魏兵东下,关中空虚,他又引兵出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县),围陈仓(也在宝鸡县)。出征之前,也上过一篇表。后人多称这两篇表为《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不过《后出师表》是原编《诸葛亮集》所没有的,而是出于三国时吴国人张俨的《默记》,有人认为《后出师表》未必为诸葛亮所作。

纵七禽——一个广为流传的军事神话,其真伪也是历来为人所争论不休的问题。
从古到今,几乎所有孔明的崇拜者都宣称确有其事,史家有习凿齿、裴松之、司马光之流广搜其事,极尽赞美之辞;文人似清人赵藩的“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七擒依算略,一战定蛮苗”之类的赞辞不胜枚举;小说《三国演义》更是汇集了大量后来滇西有关诸葛亮和孟获作战的传说故事,把 “七纵七禽”这句话加以渲染使之成为耳熟能详的长篇故事。其影响所及,以至于异国他乡,也是打口皆碑。不少来自东南亚缅甸、泰国一些地方的友人,都不敢直呼诸葛亮之名,而尊称他为孔明。
那些孔明的崇拜者如此不遗余力地宣扬所谓的“七纵七禽”,原因无非有两个:第一,显示孔明有着在封建政治家难得一见的“仁义”和“雅量”;第二,夸耀孔明那近乎神奇的“多智”和用兵的“出神入化”(值得一提的是,仅就历史而言,南中战争还真是孔明发动的众多战争中唯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说其为孔明的军事“高峰”还真不过分)。

三十余万

3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