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楚王不敢杀晏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6 23:55:00
小学语文五年级11课~~~~~~
顺便说说春秋时期各国的关系~~~~~~~

有智慧.有才能.杀者不般配啊!所以不杀他.没有理由杀他.必须把握住三个回合的较量这一精髓之处。
谢谢

他口才好 .有智慧.有才能.杀者不般配啊!所以不杀他.没有理由杀他.必须把握住三个回合的较量这一精髓之处。
谢谢

他口才好

《晏子使楚》(教参)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的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这是篇老课文了。一般在教学设计步骤如下:

1. 晏子和春秋的简介。

2. 抓住楚王三次侮辱晏子及晏子的对策,突出其聪明才智。

3. 延伸口语训练或体会晏子的爱国品质。

但是在听课和上课之后,我总感到有欠缺。学生也有以下的不当理解和问题:

1. 齐楚一正一邪。(有的甚至认为齐为中国,楚为外国。)

2. 将晏子英雄化,楚王愚化。

可能见到此文的老师会认为①讲的是背景的问题,一句话就讲清了。不值大提;而②说话很可笑了。文章突出的不就是晏子吗?经过查找和思考,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晏子使楚》的教学目标有三类:一是“知史”;一是“教文”;一是“明理”。而这里的出发点,有一个如何看待课文的问题。

《晏子使楚》出自《晏子春秋》。这部书依据考古资料可信在西汉前成书,很多人并不作为信史来看(选入教材的初衷大概是在它的文学性),但人物、历史环境、历史时期三者和信史是一致的。所以我们不能仅着眼在故事本身,也应从历史角度来钻研教材。以期能更科学地达成教学目标。我个人认为我们的教学在以下几点值得商榷:

1. 晏子是来参加辩论会的吗?

晏子轻松有风度的辩论是学生的一个普遍印象。而楚王语塞被当作了晏子的主要胜利。那么他是来参加辩论会的吗?不要说国家的使命达成的重要,晏子自己也有一个个人安危的问题。(见2。)晏子的辩应是楚王辱的无奈选择。婉转的反驳并不轻松,晏子既要保国家的尊严,最重要的是又能达成任务。用“小心翼翼”来形容,应该不过分。

2. 楚王是爱国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