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笋的过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5:37:15
比如用什么工具,选什么笋,怎么用工具挖的过程等。
不是什么时候选什么地方挖笋,注意!!!

冬笋是立秋前后由楠竹的地下茎(竹鞭)侧芽发育而成的,通过加工,可以制成“宝尖”、“冬片”,是最好的玉兰片。合理采挖冬笋可以增加经济收入。但滥挖冬笋,不利于保护竹林,而且容易造成竹林衰败,破坏水土保持。

科学采挖冬笋,应掌握“四看”:

一看林地条件。从竹林地形看,海拔500米以下,朝南或东南的竹林地,这种地方温度高,冬笋多,成熟也早,多数能成竹,不能挖。而竹林地势越高,冬笋转化为春笋时间越长,一般退笋较多,成竹难,可以挖。

二看冬笋形成的季节。竹农的经验是:“九前冬笋进春烂,九后冬笋清明出”。即冬至以前形成的冬笋,只有少数能转化为春笋,一般可挖;冬至以后形成的冬笋,大都能转化为春笋出土成竹,就不应该挖。

三看林分结构。一般来说,地下竹鞭2-3年生的发笋率高达85%。因此,竹林中1-2年生和3-4年生的母竹各占30%以上,亩立竹160-200株者,冬笋产量高,可适量挖。

四看笋形。“两头尖,中间弯逢春烂成浆;上头细、下头粗、来春成新竹”这就是说笋形应曲、基部是尖状或笋壳开裂老化的笋,不能转化为春笋,可以挖掉;基部丰满,根系发达,竹壳叶嫩而紧裹笋肉的,能转化为春笋,就不该挖。

山民们有个不成文的乡规民约,清明前的竹笋可以采挖,清明后长出的竹笋,是一棵也不能动的,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行!这规矩,已经延续了几百年了。所以,若想采挖竹笋,一定要在清明以前,年年亦然——题记 http://hanjianguo.blshe.com/post/432/25684

合理挖养

合理挖笋、养好母竹是竹笋丰产的基础。在挖笋期间必须处理好挖笋和留养母竹的关系,做到既留好母竹,又多产竹笋。挖笋的时间一般清明五天以前的竹笋,一经发现,全部采挖。新母竹的留养时间以出笋高峰期稍后为好,一般宜在清明前后1周内,不宜过早或过迟。过早留养母竹会使其他已分化的笋芽因营养不良而不能出土,同时留养的母竹生长旺盛,其顶端优势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