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印刷术和活字了解多少?请快快给我答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5:33:36
我老师要我答,我不会,请帮助我下,3Q!

写文章《人们会记住这样一个人!》悼念王选先生,感慨印刷技术铅与火时代的终结,写了王选先生之革命性成果对于出版业的贡献和铅与火时代的排版工序。我的朋友李静看后留言:如果“不写当年排印程序,我这从业者还不知从前艰辛麻烦的程度。”
其实,我之描写只是整个印刷过程的一部分,版排好了,如何制版和怎么印刷还没有说。想来印刷革命已经20年,现在的从业年轻人对于铅与火时代的印刷技术可能已如李静一样空白。所以,我这个编辑出身的假内行就斗胆再说两句,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了解。内行老同志看了,如果有描述不妥或说了外行话的,敬请更正和补充。
前文提到排版完成,打样校对,打一次样,拼版工序的工人就要搬一遍排好的铅版盒。如果一本书是几百页,就意味着一校次打样工人就要一气搬几百盒铅版。工作量之大可以想象。这里还要交待一下,一些有图的版是怎么拼出来的。首先,得把图制成铅版(具体怎么制不太清楚,但知道得用化学药水烧蚀),再把版与字拼在一起,粘牢,中间空以铅条填之。当然这些铅印的图最后都是黑白的。而编辑部门发到印厂的图片付型稿如果是线条的,则都是经过描图工的手工描图,即用鸭嘴笔蘸碳素墨水把作者原稿图描在硫酸纸上,才送去制版。
每一次校样校对完成返厂后,拼版工序的工人还要拿着镊子从已拼好的一盒盒铅版里把错字捡出来,再把正确的字插进铅版中。一般情况下,图书三个校次,一二连校,遇一些工具书,因为怕校对中改动大而推行倒版,所以头两校或三校是校毛条(不拼版先打样),待基本定版了,才拼版校四五六校。正因为铅印技术条件下拼版和改错都比较麻烦,所以,铅与火时代的编辑只有在编辑加工完成后不再改动的情况下才允许发稿,即所谓“齐清定”就是这个道理。
校对完成签字之后,是拼印刷版,即根据具体印刷机要求把一盒盒铅版在一个对开规矩或全开规矩里拼成对开版或全开版,然后再打样,做折手检查页码,算是完成拼版。一般情况下,个本十几个印张的书,完成拼版后就是十几规矩全开的铅版。
接下来是打纸型,即现在所谓清样签字付型,大概就是从这里来的。打纸型是用特制的特别要求的纸板,放在拼好的全开铅版上,放在机器上压,把纸板压成有凹字的纸型,再以纸型为模子浇铅水制成上印刷机的有凸字的很薄的铅版(今天PS版的意思),放在平板印刷机上,印刷前的所有工序才算完成。
朋友们恐怕还没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