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古文:“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21:05:24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请解释它的含义?讲出作者的名字和出处?

孔子说的话,出自《论语·卫灵公》。

第一个过字:有过错(动宾短语)
第二个过字:过错 (名词)
是 谓:这 才是
整句: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原文: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大意是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左传》这句话源自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对他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历史上确有能改过而终成大业的君主。楚庄王初登基时,日夜在宫中饮酒取乐,不理朝政。后来臣下用“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神鸟故事启发他,并以死劝谏,终于使他决心改正错误,认真处理朝政,立志图强。楚国终于强大起来,楚庄王也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范了错误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

过是过错的意思,是字在这里做代词,是“此,这”的意思。整句话意思是:知道过错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啊~~~
孔子的名句,出自——《论语·卫灵公》~~~

范了错误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