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写《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到底为了说明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8:20:25
茨威格写《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到底为了说明什么?

这部电影改编自茨威格的小说,我想说的是:在中国1930——1945年间缺乏发生这个故事的土地,很多事情很突兀,这一点很失败,所以对30年代略有了解的人就会感觉特别不真实,还有既然发生在北京,很多人物对话缺少北京的风味,而是典型的当代语言。还有,这个影片采用了偷懒的叙述方法,还记得那个“8年后”吗?8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这8年是什么8年啊?茨威格小说是这样子的吗?不是!这八年是抗日战争的8年。哎,多么巧妙,导演无法把握这个历史,于是就“8年后”一笔带过。还有,很多场景都不是30年代40年代的风格,失败!
这样子的剧情如果发生在资本主义上升期间的欧洲,那就一点都没有问题了,哎,可惜那是中国的30年代,这样子的事情没有任何发生的根基。
编剧导演徐静蕾说:“原先想把这个故事直接搬到现代,但是剧本写到一半感觉非常不顺畅。后来我试着把这个故事放到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忽然就有感觉了。”
这是自然的,虽然当代中国有这个故事发生的根据,但是很多细节问题还是无法解决的,因为当代中国,这样子的剧情,也是很难找到发生的社会根基的。但是,如果放到30年代就好了,那是一个久远的年代,就可以信口开河的改变了,因为很多观众根本不了解那个时代!

茨威格的作品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很大,按照西方人的心理,突出强化爱欲的摧枯拉巧的冲动性质。在他的原著小说中,作者始终弱化社会环境的描写,把人物封闭在一个基本不与社会接触的个人的小圈子里,从而展开以肉欲为主体的碰撞与挣扎。脱离于社会,才能突出肉体的主宰性,这是茨威格小说得以成立的一个前提。

徐静蕾把茨威格的小说搬到中国来,她发现几乎很难找到一个像原作那样的平静的世外桃源式的故事发生地。于是,徐静蕾按照她了解到的一知半解的历史知识,挤挤碰碰地把故事移到了三、四十年代,因为只有这个时间段里,才有唯一的机会与可能,给予女主人公舒缓地展示肉欲的机会。中国上世纪百年历史的动荡与纷杂,几乎没有一个宁静的港湾可以存放一段放纵的肉欲冲突。因此,当徐静蕾把茨威格的小说移植到中国的时空中来的时候,碰到的第一个麻烦,就是没有一个合适的地盘。

于是,我们看到,电影中明明交待了爱国游行、日本侵略、抗战胜利这些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几乎都意味着必须让人物参与到对这些事件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