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三传那里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3:14:02
是山西晋城大阳人吗?

孔三传,北宋泽州人

说到“泽州”一名的来历,我们还得把目光转向阳城县西部的僬侥山。山在距阳城县城西12.5公里的固隆村南,海拔953米,是当地的一座历史名山。早在上古时期,山间就有一潭清池,深阔仅丈余,澄莹不竭,人称为:“濩泽”。

濩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池沼之一,历代文献不绝于书,如《墨子》中有“舜渔于濩泽”;《穆天资传》中有“天子四日休于濩泽”;《竹书纪年》中有“周显王十七年,晋取玄武、濩泽”等等。战国时期,濩泽已成为魏国的一座重要城邑,秦统一后在此置濩泽县,治所在今阳城县城西12公里处的泽城村。濩泽这一名胜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成为后来“泽州”命名的依据和渊源。

而泽州区域的形成则始于十六国战乱的年代。公元386年,西燕30万军民在从长安东迁徙途中,众将拥立慕容永为大单于,这年,慕容永进据长子,自称皇帝,年号中兴,同时划出上党郡南部地区置建兴郡,这便是今天晋城市的雏形。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改建兴郡为建州,下辖高都郡、长平郡、安平郡、秦宁郡及高都、阳阿、高平、玄氏、端氏、濩泽、东永安、西河、西濩泽、高延等10县,其行政区域范围与今天的晋城市已基本一致。隋开皇初,改建州为泽州,“泽州”之名自此始。

泽州的治所也历经多次迁徙,从隋代在今泽州县高都镇,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迁治于今阳城县城,八年,迁治与于今沁水县端氏镇,到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方迁治于今晋城市城区。北宋末,金人占领黄河以北后,于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进行区划地名调整,因泽州与北京路的泽州(今河北省平泉县)重名,故改名南泽州,直到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才复名泽州。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升泽州为泽州府,辖凤、高、阳、陵、沁5县。1912年,山西省废除府州,裁去泽州府,在其府治所留凤台县,旋改晋城县。1983年改晋城市(县级)。1985年4月,实行以晋城市为经济中心的市管县的体制后,原县级晋城市的行政区域分为城区和郊区两个市辖区。1996年,改郊区为泽州县。这便是泽州县名的由来始末。

今泽州县为原晋城县的部分区域,其境内的地名历史可以上溯到夏代。以收集传说时期史事而闻名的《路史》曾记载,夏桀残淫荒暴,“不务德,不申于国,始迁于垂”。方志又根据魏将吴起所言“夏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