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 趣文奇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2:13:46
围绕

闻一多先生教子方法也别出心裁,堪称一绝。 据曾经跟闻一多先生一起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采风的马学良先生回忆:“那时每天记录完毕以后,回到宿营地,稻草铺在地上,闻一多先生老叫我同他在一起整理文献。我们点着蜡烛,整理完才睡觉。他总是支着一只脚,挑脚上的水泡。挑完了,他把挑下来的脚皮,用一个小袋子装好。” 从水泡上挑下的脚皮可谓登不得大雅之堂,一般人避之而惟恐不及,可为什么闻先生却视之如宝呢?后来,马学良先生才知道闻一多先生这些脚皮的用处:等到它们集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将其寄给自己的孩子,目的是让孩子们记住闻先生所受的苦。 作为一个父亲,闻一多先生没有给自己的孩子留下万贯家财,然而,满袋的脚皮,满腔的父爱,是后代们一世都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1944年,闻一多给华罗庚刻印一方,边款为:“顽石一方,一多所凿。奉贻教授,领薪立约。不算寒伧,也不阔绰。陋于牙章,雅于木戳。若在战前,不值两角。”这里,不乏印章材质的介绍,又有刻石功用的说明。对照之中,战争的创伤,百姓的遭遇,同胞的深情,教授的厚谊,便由隐而显,跃然纸上了。铭仅短短四十字,五句同韵,方音相押,以谐写庄,俗雅并呈,在轻松合拍的诗语中凸现出闻一多先生作为一代真豪杰、伟丈夫敢憎有爱、重情济人的高尚人品。

闻一多先生在写作大量振聋发聩的新诗之余,对篆刻艺术也钟情有加。1927年夏,在致饶孟侃的信中,他以幽默风趣、轻松活泼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篆刻艺术的热爱之情。信文如下:

“绘画本是我的原配夫人,海外归来,逡巡两载,发妻背世,诗升正室。最近又置了一个妙龄的姬人――篆刻是也。似玉精神,如花面貌,亮能笼擅专房,遂使诗夫人顿兴弃扇之悲。”

信虽不长,而文意晓畅,展示出自己的从艺轨迹和情感变化。长句短句相佑,整句与散句结合,明喻暗喻借喻兼用,拟人对偶婉辞共使,辞虽约而意工,文虽谐而脱俗。真难得忧患交织、拍案而起的民主战士闻一多对篆刻艺术有这样一番令人忍俊不禁的妙辞褒赏。

闻一多的幽默

1944年,闻一多给华罗庚刻印一方,边款为:“顽石一方,一多所凿。奉贻教授,领薪立约。不算寒伧,也不阔绰。陋于牙章,雅于木戳。若在战前,不值两角。”这里,不乏印章材质的介绍,又有刻石功用的说明。对照之中,战争的创伤,百姓的遭遇,同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