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平常说股票指数时都只说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1:09:52
交易软件中指数有上证180、上证综指、深证综指、深证成指等等共有15个反映大盘指数指标,但是为什么日常人们提及大盘走势均只说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尤其是不明白的是既然上证综指比较综合反映上海股票市场的走势,那与其编制方式一致的深证综指为什么不能成为反映深证股票市场的指标呢?
请高人用自己的想法给予说明,千万不要CTRL+V一大版不知所云的解释!!谢谢
请问smalljames兄,深证综指不能代表深圳市场的走势吗?况且深成指仅仅是40只股票的加权指标,他们为什么比深综指更具代表性?

我的提问主要意思是为什么深综指不能向上证综指一样成为一种日常代表指数,或者说为什么我们要关注深成指?而不关注深综指?

  1. “自1995年1月23日(星期一)起,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试行并即时发布成份股指数及其分类指数共九项。”

  2. “成份股指数的基日是:1994年7月20日,基日指数为1000点。”
    “深交所这次编制并实时发布成份股指数的原因,是鉴于长期以来,不断有投资者反映。

  3. 原综合指数有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用总股本作为权数不尽合理。中国股市目前是个人股市场,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用总股本作为权数编制指数,难以如实反映市场状况。
    第二、新股上市影响指数走低。目前用全部股票计算指数,新股上市第二天即纳入指数计算,由于新股上市后价格不太稳定,获利套现较多,如果开高走低,往往拖累指数下跌。

  4. 第三、结构变动频繁。每次新股上市即纳入计算,从最初的5只增加到目前的142只,每只股票对指数的影响在不断降低,内部结构在不断变动,指数前后的可比性不强。
    第四、除权时的调整计算有偏差。由于采用总股本计算除权价,如果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分红方案不同,则这种除权价对于个人股来说往往不是一个有效的指标。用来计算指数会产生偏差。有时填权股票会使指数下跌,贴权股票却使指数上升。
    第五、缺少分类指数。

  5. 深交所经过研究,决定另外编制一个成份股指数系列,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反映深股走势的参考指标。成份股指数将与原综合指数共存,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深股大市走势。”

深圳成指
(一) 指数发布背景

1995年1月9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
“自1995年1月23日(星期一)起,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试行并即时发布成份股指数及其分类指数共九项。”
“成份股指数的基日是:1994年7月20日,基日指数为1000点。”
“深交所这次编制并实时发布成份股指数的原因,是鉴于长期以来,不断有投资者反映原综合指数有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用总股本作为权数不尽合理。中国股市目前是个人股市场,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用总股本作为权数编制指数,难以如实反映市场状况。
第二、新股上市影响指数走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