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李陵和杨家将中的李陵碑有什么联系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21:04:59

提问的兄弟说的是《杨家将》里面杨业战死沙场的情节,但正史里的杨业是绝食而死的。《杨家将》作为演义小说,这样安排杨业的死主要是借李陵这个人来忖托杨业的爱国与忠心。

先来看看李陵这个人物:

李陵,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字少卿,西汉大将,名将李广之孙。善射骑,礼贤下士,深得士卒之心。武帝以为有祖父风,拜为骑督尉。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武帝宠姬李夫人之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带骑兵三万出酒泉伐匈奴。武帝想派李陵负责后勤工作。陵主动请求以自己的五千人独当一面,以少击众,武帝批准了他的请求。这次兵分三路,李广利是主力,李陵和另外一军是偏师。李陵根据既定计划,率其部卒出居边塞(在今内蒙额济纳旗)以北干余里,行军三十日到达浚稽山南的龙勒水(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和单于三万人遭遇,连战十余日,所杀伤已超过自己兵力的总数。匈奴连死伤的人也来不及搬走。单于惊恐万状,准备溃逃。李陵也因孤军深入,给养发生很大困难。这时,他部下军侯叫管敢的,被校尉所辱,一怒投奔匈奴,把这里的虚实一一告诉了单于。怂恿他们再战必胜。单于就征调左、右贤王(匈奴最高官位),出动全部人马和能拿弓的百姓来围困李陵于山谷中。单于占据山头,李军仰攻困难很大,士卒死伤如积。但是李陵劳军问伤,振臂一呼,负伤的士卒又爬起来作战。有的血流满面,也张起空弦,冒着百刃,跟匈奴死拼。且战且退到靼汗山,转战一日。夜半领壮士十余人突围,为单于察觉,率数干骑尾追不舍。李陵矢尽援绝,仰天长叹,终于降了单于。
可见,李陵是在鼓励无援,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被迫投降的。而在李陵投降匈奴以后,太史令司马迁替李陵辩护了几句,武帝反认为替李陵作说客,有意中伤和贬低李广利。这更引起武帝的忌恨,处司马迁以腐刑。于是满朝文武,噤若寒蝉。后来,汉武帝又诛杀了李陵的老母、弟和妻子。单于即以女妻之,断绝了李陵返汉的愿望。后来中郎将苏武因事出使匈奴,单于百计胁降,也命李陵多方劝说。苏武正气凛然,不为所动。李陵感叹说:“嗟呼!我的罪上通于天了!”其后,汉朝与匈奴和好,苏武被放回国,李陵置酒款待苏武,又起舞作歌,真情感人,声泪俱下。

从历史记载来看,李陵的投降的确有他贪生怕死和怯懦的一面,但是也不能不看到他不得已的一面,他在后来的《答苏武书》中说:“我当时所以不死,只是打算效法前辈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