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故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1:56:57
帮忙找几个语言故事....^^

比如说...什庅缺标点呀...因为却标点而导致一些笑话的那些..不一定要标点的...^^不 用太长!!~~

人名巧对
明代有个文学家叫李梦阳,在江浙一带督学时,发现有个考生与他同名同姓,便找来询问。考生知道自己与督学同名,犯了讳。可转念一想又不是故意如此,便不卑不亢地回答说:“名乃家严所取,不敢擅改。”李梦阳有意考考年轻人的才学,便出上联命考生作对。上联是“蔺相如,司马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考生思考片刻,便朗声答道:“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出句和对句都巧用历史人名,贴合当时情境。出句化用“相如”,隐含你我虽姓名相同,但资历、学识、声望你却远不如我的意思;对句化用“无忌”,隐含古人不忌讳同名,你也不应该计较我和你同名同姓之意。上下联不仅对仗工稳,浑然无成,而且绵里藏针,唇枪舌剑,暗含讥讽和劝谏,确实令人拍案叫绝,大快朵颐。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65370.htm

老头子”的来历
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乾隆皇帝正组织一批文人准备编写《四库全书》,当时任命有名的才子纪昀为《四库全书》馆的总裁,由他主持这部大型文史书的编辑。
盛夏时节,有一天,纪昀因为体胖,经不起炎热酷暑,他脱掉上衣,光着赤膊,把辫子也盘到头顶,坐在桌子旁校阅书稿。
不巧,这时乾隆皇帝慢慢走进馆来,当纪昀发觉时,已经来不及穿衣服了,于是赶忙把脖子一缩,钻到书桌下,并随手用窗帘布裹住身体。
过了好一会,纪昀以为乾隆皇帝已经走了,便探起身子问:
“老头子已经走了吗?”
话音刚落,却发现皇帝就坐在他的身旁呢!
这句话刚好被乾隆皇帝听得一清二楚,纪昀吓得出了一头冷汗。
乾隆皇帝听到纪昀胆敢喊他为“老头子”,一时大怒,便喝问:
“‘老头子’三个字作何解释?”
大家都为纪昀捏了一把汗。
纪昀真不愧为才子,他竟从容地回答道:
“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母君王又谓天之子,简称‘老头子’。”
皇帝听了纪昀的解释,立即转怒为喜,并夸奖纪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