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中的董大为什么要走?要去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2:32:43
别董大中的董大为什么要走?要去那?
高适为什么要写这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着首诗?

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关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认为可能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脱略名与利”的音乐圣手。高适在写此诗时,应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他的《别董大》之二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道 路 这两句来看,自然是向北走。极有可能是去边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