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前两次表现刘备诚心诚意句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6:34:26
老师要用!!请各位大姐大哥救一下!!55
马上要要!!

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是是指中国三国时期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处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事件。此事件最早见于诸葛亮的《出师表》,该文提到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三国志》中对此仅有“凡三顾,乃往”的简略记述,《三国演义》对此事件进行了扩写。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占据新野的刘备,带着结拜兄弟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今河南南阳、湖北襄阳有争论)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相见。谈话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去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亦可以说是“三分天下”之计最早的起源。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的命运从此改变。

 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是是指中国三国时期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处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事件。此事件最早见于诸葛亮的《出师表》,该文提到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三国志》中对此仅有“凡三顾,乃往”的简略记述[1],《三国演义》[2] 对此事件进行了扩写。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占据新野的刘备,带着结拜兄弟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今河南南阳、湖北襄阳有争论)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相见。谈话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去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亦可以说是“三分天下”之计最早的起源。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的命运从此改变。

  成语典故出处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诸葛亮《前出师表》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的歌颂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唐朝 杜甫 《蜀相》颈联。
  *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 明朝 游俊题于“三顾堂”正门的对联。

  文学的模仿

  * 后世小说的情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