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里的中国足球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7:48:02
中国足球搞了也10来年了..越搞越回去了..关了嘛...结束职业联赛嘛..一批不如一批..越搞越末流..现在的这些狗P职业球员..要水平没水平 要素质没素质 只晓得找钱..以为自己是明星哟..不得了了哦..上电视了哟..火了哟红了哟!狗P!一群垃圾..丢中国人的脸..职业俱乐部都散了嘛 该干嘛干嘛去!足协的也散了 什么水平嘛 看看被你们管成什么样子了嘛 你们人是福够了 可以滚了 没的蛋糕吃了...中国足球嘛 就是乌合之众!~散了散了

市场经济条件下,赞助商对某项赛事是否感兴趣是检验联赛成色的重要标准。中国足球12年职业化历程对赞助商吸引力所勾勒出的这条先扬后抑的曲线,便最直接凸现了中超的危机。

  我们要赞助阳光企业

  年近五旬的中国足协联赛部官员范广鸣,每每提及90年代中后期的甲A,仍然满是骄傲与自豪。他从1994年便参与了甲A和足协杯的招商工作,“最初寻找万宝路当赞助商时,我们其实心里也没有底,但合同签署后,不仅万宝路每年都会按着合同递增赞助费,而且双方合作非常愉快。”万宝路冠名甲A长达五年,赞助金额高达数亿,但他们至今仍然把赞助甲A当成是最成功的一次市场推广活动。

  看到万宝路成功后,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等国际商业巨头甚至以竞价方式争夺甲A冠名权,但2002年底,百事可乐在仅仅赞助了三年中国足球之后就宣布提前中止合同,原因是足协掌门人阎世铎搞出了暂停升降级制度的“休克疗法”,但如此重大的决定却是在没有征得总冠名商“意见”的情况下出台的;2004年国安和大连连续两起罢赛事件后,也直接催生了西门子在中超元年与中国联赛说再见,并且根据合同中很多“惩罚性条款”,不仅轻松地减少了赞助金额,也单方面中止了合作。

  对于赞助商从纷纷抢摊到避之唯恐不及的现象,中国足协很是不解,某高层领导曾说:“中超一个赛季跨度多达7、8个月,全年比赛在240场左右,是推广商家品牌的最好载体,他们为什么要离开?”但商人眼里从来不揉沙子,他们最明白投资与回报之间的比率。一次偶然的机会,西门子某高层与本报记者提起过一次退出的原因,“第一,我们对中国足协维护赞助商权益方面的工作无法满意,因为他们缺少诚信。合同中许多白纸黑字的条款在实际行动中都变成空头支票,比如每场比赛主场俱乐部要向赞助商提供一定数量的球票和停车位都无法兑现,在足协眼里,赞助商不仅不是上帝,甚至连最普通的足协官员都不如;第二,中国足球大环境不好。我们赞助的是阳光产业,如果投放广告的载体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那会连累到我们的品牌;第三,足协缺少延续性政策。足协把联赛随随便便便搞成了不降级,这不仅降低了联赛的悬念与精彩,也让我们感到未来更难预测,谁知道明年还会有什么样的新政策出台……”

  据悉,本赛季的冠名商爱福克斯下赛季也将离开中国足球,而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