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有遗传,怎么防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0 13:56:43

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因尚未十分明确,但有些疾病如家族性息肉病,已被公认为癌前期病变;结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结肠血吸虫病肉牙肿,与结肠癌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

根据肿瘤的大体形态可分为:

1、肿块型:

肿留向肠腔内生长,瘤体较大,易发生溃烂,出血,继发生,此肿瘤向周围浸润性小,生长缓慢,转移较晚,好发生右侧结肠,特别是盲肠。

2、浸润性:

癌肿生长方式是沿肠壁浸润,容易引起肠腔狭窄和肠梗阻。出现转移较早,多发生于左侧结肠,特别是乙状结肠和直肠乙状结肠曲。

3、溃疡型:其特点是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早期即可有溃疡,边腺隆起,底深陷,可发生出血、感染和穿透。

临床表现:

1、腹痛不适 约75%的病人有腹部不适或隐痛,初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常位于右下腹部,很象慢性阑尾炎发作。如肿瘤位于肝曲处而粪便又较干结时,也可出现绞痛,应注意与慢性胆囊炎相鉴别。约50%的病人有食欲不振、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现象。

2、大便改变 早期粪便稀薄,有脓血,排便次数增多,与癌肿溃疡形成有关。待肿瘤体积增大,影响粪便通过,可交替出现腹泻与便秘。出血量小,随着结肠的蠕动与粪便充分混合,肉眼观察不易看出,但隐血试验常为阳性。

3、腹块 就诊时半数以上病人可发现腹块。这种肿块可能就是癌肿本身,也可能是肠外浸润和粘连所形成的团块。前者形态较规则,轮廓清楚;后者形态不甚规则。肿块一般质地较硬,一旦继发感染时移动受限,且有压痛。

4、贫血和恶液质 约30%的病人因癌肿溃破持续出血而出现贫血,并有体重减轻、四肢无力,甚至全身恶液质现象。

诊断:

结肠癌患者大多已中年以上,其中位数年龄为45岁,约有5%患者的年龄在30岁以下。结肠癌的临床表现随其病灶大小所在部位及病理类型而有所不同。不少早期结肠癌患者在临床上可毫无症状,但随着病程的发展和病灶的不断增大,可以产生一系列结肠癌的常见症状,诸如1、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带血和粘液;2、腹痛、腹泻或便秘、肠梗阻;3、全身乏力、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