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段有什么特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5:37:58

三峡工程投入运行后,大部分泥沙被拦截,清水下泄会淘滩刷堤,危及河势河床的稳定和长江堤防的安全,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数学模型计算已预测三峡下游的荆江河段将发生较大的冲刷。荆江河床被淘刷后,水位降低,过流增大,江湖关系发生变化,长江中下游河段的防洪压力将进一步提高,荆江堤段安全也会受到影响。荆江大堤易出险情还因为大堤本身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部分江段滩窄,特别是险工段滩窄,清水下泄,易直接淘刷大堤迎水面。二是荆江河段大部分河底是二元结构,如果河底淘深,原覆盖河底表面的相对不透水层被破坏,透水层出露,堤底渗透加强,将威胁堤防自身安全。尽管这次荆江大堤加固中也做了防渗处理,但河底冲刷加剧后,强透水层中的防渗墙并不能完全制止堤脚渗漏产生的不利影响。三是块石护坡护岸多,水流淘刷易引起护坡失稳。四是荆江大堤经多年堆积而成,堤身、堤基整体不均匀。为此,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加速长江防洪大模型建设。加强荆江及长江中下游河段可能产生的河势河床及江湖关系变化的模型研究,结合数学模型、原型观测的成果,为制订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因地制宜,固滩护堤。塌岸(在下游称“坍江”)是难以避免的自然现象,要采取措施预防和处理。护堤,首先要固滩。李仪祉先生告诫:“守堤不如守滩,固岸胜于筑堤。”滩、堤犹如唇齿,滩给冲了,大堤的安全就难保。荆江大堤多处几乎无滩,大堤迎水坡从堤顶到河底高差在40m以上,从水工角度看,完全是中等高度的土坝,但却不具备土坝的工程质量和要求,安全隐患较多。目前长江上采用最多的护岸方式是抛石,但抛石护岸在水下容易变形,如果抛石尺寸不够,重量不足,易被水流冲散。长江每年抛石数量可观,相当一部分“付诸东流”,长年累月,所花代价很高。为此,必须因地制宜,有所改变。采用铰链式混凝土板(块)等护坡方式造价虽偏高,但效果较好。笔者认为,对于特别险要的堤段,宁可“不惜工本”,采用造价偏高但效果较好的护岸方式。

(3)强化河道采砂管理。长江中下游干流目前全面禁止采砂,但受暴利驱动,非法采砂屡禁不止,对江滩、堤防造成严重威胁。《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已明确采砂管理为流域机构的职责,强化管理责无旁贷。河道采砂本身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也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长期全面禁采是不可能的,“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