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叶澄衷是怎样白手起家的?(要具体的)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3:42:41
要从小开始的

在清末被誉为“五金大王”的叶澄衷(1840~1899),既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也是善举不断的慈善家。他凭借吃苦耐劳和勤奋好学的精神,从一个一文不名的少年发展成为腰缠万贯的工商巨子,其本身就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艰难历程的缩影。

用心学徒

叶澄衷原名叶成忠,浙江镇海人,在兄弟姐妹五人中排行第四,他出生那年正逢鸦片战争。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的叶澄衷,6岁丧父,父亲叶志禹英年早逝,苦命的母亲在极度贫困中独挑生活重担,穷困潦倒程度可想而知。
叶澄衷9岁时,母亲曾以星夜纺织换来的微薄报酬作为学费,送他读私塾,但半年即不得不辍学,回家帮助母亲和哥哥耕作。长至11岁时,母亲被迫将他送至邻近一家油坊做帮工,一年报酬仅有一钱和一捆柴薪。小小年纪的叶澄衷咬牙坚持了3年不堪回首的帮工生涯,恰逢一位经常来往于宁波和上海之间的乡邻倪先生,出于同情表示愿意将叶澄衷带到上海混口饭吃,母亲便以田中秋谷作抵向人借得2000文钱作为路费。这样,叶澄衷于1853年只身闯入上海滩。
叶澄衷到上海后,先是在一家小成衣铺干了半年杂役,店主只提供一日三餐粗菜淡饭,没有工钱。后来又在法租界的一家杂货铺当学徒。由于他勤于用心,很快即学会了一些经商售卖的技能。每天清晨,店主都要他划着一只装有杂货的小舢板,在黄浦江上向往来船只上的水手叫卖兜售,直到傍晚才返回店铺。渐渐地,许多外国水手对这位驾着一叶扁舟的少年货郎已非常熟悉,而叶澄衷也学会了一口洋泾浜英语。

创业契机

三年之后,17岁的叶澄衷终于有了一点积蓄,决心离开杂货铺独自经营。起初数年,他仍然驾着小扁舟在黄浦江上叫卖杂货,虽属小本经营,但也年有盈余。脑瓜灵活的叶澄衷还经常以各种食品和杂货,在外国商船上换回一些五金工具和零件,然后临时设摊售卖,赢利愈见可观。
由于叶澄衷注重信誉,给人诚实可靠之印象,其杂货业务不断扩大。恰在此时,一件偶然的事情对叶澄衷的经商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日中午,一名叫哈利的英国洋行经理因找不到摆渡船,搭乘叶澄衷的小舢板,离开时将一个装有几千美元的提包遗忘在船上。叶澄衷见财没有心动,而是一直等在码头上,直至哈利回来寻找才将原物归还。哈利欲以美钞感谢,而叶澄衷坚辞不受。哈利随即表示帮助他开设五金店,并提供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