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中的行星的形状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3:03:50
太阳系中的行星的形状都接近圆形,但是没有一个是绝对圆的,这恰恰和他们的轨道相似(也不是圆的)。那么它们的形状是不是和它们的轨道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呢????

星体成球形与公转是没有什么联系的,但跟自转关系密切。公转轨道没有正圆,太阳处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一般是离太阳越远其轨道越扁,比如冥王星有时甚至跑到了海王星内侧。而水星轨道则接近正圆。这是公转速度造成的,离太阳越近则公转越快,轨道就越接近正圆。彗星因为速度慢,其轨道大多是很扁的椭圆,比如哈雷彗星周期长达76年。也有轨道形状为双曲线或抛物线形的,那种彗星只经过太阳系一次就再也不回来了,除非受到行星摄动改变轨道形状。
星体成为球形是因为其自身引力的作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物质趋向均匀分布,加上星体的自转作用,使星体成为球形。星体如果太小的话,比如大多数小行星,因为个头太小,自身引力不够,也没有快速、规则的自转,因而不能凝聚为球形星体。球形小行星只有最早发现的几颗较大的谷神星、智神星、婚神星等,半径在几百公里左右。
星体自然是没有绝对球形的,一般来说星球的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这是因为星体自转造成的。由于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对星体上物质的作用,星体物质向赤道方向聚积,因此星体大多是“扁球”而非“瘦球”。
由于这个原因,自转越快的星球就越扁,即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差异越大。同时,在相同条件下,气体星球比液态星球扁、液态星球比固态星球扁,比如太阳是气态,木星至海王星接近液态,它们都比较扁;地球、火星、金星、水星、月球等是固态星球,比较接近正球形。
注意到九大行星中(现在称八大行星,冥王星已被剔除),个头越大则自转越快,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还不太清楚。

不是的,轨道呈现椭圆是因为行星受太阳引力作用再加上其它天体的引力摄动综合形成的;而行星基本呈现球形则是因为它们都在自转,是自转的离心力使它们呈球形的。

这个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
是因为万有引力是任何两块物质之间的吸引力。地球的运动之所以往太阳转弯形成绕太阳的椭圆形轨道,是因为太阳势一个力作用到地球上。其他的行星绕太阳也是同样的原因。地球吸引月球、使它绕地球走。木星吸引它的卫星。这理论那么成功就完成了推倒亚里斯多德系统的革命。但我们必须注意,当回答一个问题就造成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有万有引力?」克卜勒描述椭圆形轨道,但没提供它们的解释。牛顿描述万有引力,用它来解释椭圆形轨道,但没提供万有引力的解释。

万有引力是存在于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