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的三个境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4/27 15:12:17
记的上高中时,有一篇课文文在讲三个境界时,分别引用了三句诗词,
只记的最高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请问前两个境界是什么?
应该是高二或高三课本上的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出自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出自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
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什么王国维如此喜欢这句话的意境?因为这里的意象太符合王国维的所见、所思、所为了。他要独自去寻找学术发展的道路,这不仅是为了自己,也为了整个民族的学术。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执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而为之“不悔"、为之“憔悴"。这里不仅有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王国维是一个情商、智商都很高的杰出大师。他曾经赞扬大学问家看书目光直透纸背。其实他自己就是这样。 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说,寻找到方向对头的道路,又执着地追求,经过千百次劳作,必有所成,最终豁然开朗,求得“真"与“是”,从而将自己的发现汇入真理之长河,这是何等地令人欣慰!王国维在这里机智地活用了这一十分诗意的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的形象比喻不只是针对学术研究或艺术创造的历程,实际上就是对人生奋斗的综述与总括。
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他也只有他能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