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我与秋瑾”的文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5:03:33
最好快点!!!紧急紧急!!!一小时!
不是要资料,是要有关秋瑾的自我感想!!!

近代革命家、作家。字璇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小官僚家庭。生于福建,曾随父旅居台湾、湖南。光绪二十二年(1896),与湘潭王廷钧结婚。后曾两次入京。庚子事变之后思想剧变,决计献身革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光绪三十年(1904),赴日留学,先后参加实行共爱会、演说练习会、洪门天地会,并创办《白话》杂志。次年初,一度回国,加入光复会。七月,再返日本,加入同盟会,任总部评议员和浙江省主盟人。她经常登坛演讲,鼓吹革命,又学习射击和制造炸药,准备日后进行武装斗争,成为激进的革命活动家。当年十一月,日本政府颁布约束留学生规则,她力主全体回国,并先行返沪,参与筹办中国公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初,在浙江浔溪女学任教,后到上海筹办《中国女报》。1907年春,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积极联络会党与军学各界,组织"光复军",准备与徐锡麟同时在安徽与浙江起义。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先期发动,失败牺牲。13日,秋瑾在绍兴被捕,15日,从容就义。1913年,孙中山曾到杭州秋瑾墓致祭,题赠"巾帼英雄"的匾额。

秋瑾在庚子事变前即从事创作,多以五、七言律诗和绝句抒写个人幽怨。《梅》、《兰花》等诗,托物抒怀,已经很见才情。而《题芝龛记》八首通过对花木兰、秦良玉的赞颂,抒发她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题郭□白湘上题襟集即用集中杜公亭韵》之二,也表达了她闻鸡起舞、立功边疆的抱负。庚子事变时期的《杞人忧》"漆室空怀忧国恨,难将巾帼易兜鍪",《感事》"儒士思投笔,闺人欲负戈",已见诗人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胸襟,也预示着她即将冲破樊篱,走向革命。

庚子事变以后,特别是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以后,秋瑾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献身革命,谋求民族解放与妇女解放,成了她诗歌的基调。绝大部分诗篇都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充满着挽救危亡、振兴祖国的激情。《宝剑歌》的"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吊吴烈士樾》的"卢梭文笔波兰血,拚把头颅换凯歌"等等,无异于诗人献身于革命的誓词。和徐寄尘等女友的唱和诗,唱出了对于妇女解放的理想。她希望妇女破除袖手旁观的陈规陋习,尽国民的责任,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