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泪堕清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4:17:51

水调歌头·建炎庚戌题吴江
  题目:水调歌头·建炎庚戌题吴江
  作者:无名氏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鲙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这首词以沉痛的心情,忧伤的笔致,抒发抗金无路、报国无门、功业未遂而归隐江湖的悲愤。
  据曾敏行《独醒杂志》记载,这首词是在公元1131—1162年间题在吴淞江长桥上的,没署姓名。后来传入宫廷,宋高宗(赵构)与丞相秦桧“追查甚力”,“不得”。
  上片着重写功业无成而将隐居江湖的忧伤情怀。“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一生生长在太湖边上,划着小船在太湖多次来往。首句点明作者生长的地点,二句写出泛舟太湖的情形,行文中含有一种安闲自在的寓意。“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意思是说:现在又来到这里,为什么心中的愁绪跟水云一样的繁多呢?“如今”,表明时间。“重到”,说明旧地重游。接着提出疑问,突出心中的忧愁多如云水。这样就将这次重游太湖与往日不同的心境明显地表达了出来。“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自己打算把匣中的长剑去换取一叶小舟,从此归隐江湖,做穿蓑衣的老渔翁哩。这三句是激愤之词,失意之语,不再想抗金建功之事,而要归隐于渔。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呢?因为南宋初年,金人大肆南侵,当时秦桧专权,朝政日益弊败,有志发愤图强之士报国无门,因此不少具有匡世济民之才的热血男儿灰心丧志,只求归隐。这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某些人的思想状况。“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做官不是我的事情,早就该退隐山林了。这是一种不满现实而无可奈何的情绪的流露。

  下片主要抒写抗金的怀抱。“鲙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前两句写归隐后的生活情况——吃鱼、喝酒,怡然自得。后一句唱出心中的积郁,抒发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见归隐不是心甘情愿的,大有“人在江湖,心忧汉阙”之意。“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在太平时期生长,哪里会知道如今却遭遇着战争的动乱。表面上是说自己生逢不幸,实际上却影射北宋王朝的覆灭,是由于沉溺于奢侈淫佚的腐朽生活所导致的结果。这里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