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梁彦光字修之,安定乌氏人也……风俗大改”的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0:10:55
全文为:
梁彦光字修之,安定乌氏人也。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及高祖①受禅,以为歧州刺史,兼领歧州宫监。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开皇二年,上幸歧州,悦其能,乃下诏曰:“赏以劝善,义兼训物。彦光操履平直,识用凝远,布政歧下,威惠在人,廉甚之誉,闻于天下。三载之后,自当迁陟。恐其匮乏,且宜旌善,可赐粟五百斛,物三百段,御伞一枚,庶使有感朕心,日增其美。四海之内,凡曰官人,慕高山而仰止,闻清风而自励。”未几,又赐钱五百。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歧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②,如歧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③。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毫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④亡后,衣冠人士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迁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⑤,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招集之,亲临策试。及大成,当举行宾贡⑥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最初,由于相州人作歌讥笑梁彦光软弱无能,因而使他遭到贬斥;复出后,主动要求再任职相州,一面惩治奸匿狡黠之徒,一面大兴教化,并于每季最后一月亲临策试,举荐贤良,因此民风大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省泾川县)人。彦光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常常对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品格、气概不凡,一定会使我们的宗族兴盛。”西魏大统末年,彦光进太学学习,广泛浏览了经书和史书的要略,做事有规矩和法度,即使在匆忙之际也严守礼仪。到了隋高祖接受了北周的禅让登基,任命彦光担任岐州刺史。开皇二年,皇上驾临岐州,很赏识彦光的才能。几年之后,彦光调任相州刺史。彦光以前在岐州任刺史时,那儿的民风很质朴,彦光用为政安定的方式来治理,使得一郡的风俗人心都受到了教育感化。等到了相州,依然按照治理岐州的方法治理。相州治所邺都的民风不淳,民众大多善变而狡诈,他们对彦光编了歌谣,说他不能够治理州郡,教化民众。皇上听到了这个歌谣就责备了彦光,最终因此罪名而被免官。一年多以后,被任命为赵州刺史,彦光对皇帝说:“请求再任命我为相州刺史,我将改变方法,期望能有办法来改变那儿的民风,来报答陛下对我的大恩。”皇上答应了他的请求,再次任命他为相州刺史。相州的强横狡猾、不守法纪之徒听说彦光是自己请求前来的,没有不嘲笑他的。彦光一到任,就揭发隐匿的奸邪之徒及其罪行,如神明一般明察,从此狡诈之徒没有不潜逃的,一郡之内人们都非常惊骇。当初,北齐灭亡之后,世族士绅和读书人大多迁居关内,只有工匠、商贩和乐户人家迁移聚居在州城的外城一带,因此民风险恶邪僻,无端地编造歌谣诽谤,控告官员,频繁地挑起许多事端。彦光想要革除这种弊端,就用俸禄延请中原的儒学大师,在每个乡里建立学校,不是圣贤的学说不准教授。从此民众都能够克制自励,民风大有改变。有一个滏阳人焦通,性好酗酒,在对待父母的礼法上有过错,被堂弟告发。彦光并没有处置他,而是把他带到州中的学校,让他在孔子庙里参观。焦通于是就受到了感化而醒悟,又难过又惭愧,无地自容。彦光又教明白道理之后就让他回家了。后来焦通改正了过错,磨砺自己的品行,最终成为了有善行的士人。彦光用德行来教育、感化民众的行为,都如这样的情况。官吏民众都被他感化而爱戴他,相互之间都没有了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