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绍恩,安岳人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0:32:37
汤绍恩传

明史

汤绍恩,安岳人。父佐,弘治初进士,仕至参政。绍恩以嘉靖五年擢第。十四年由户部郎中迁德安知府,寻移绍兴。为人宽厚长者,性俭素,内服疏布,外以父所遗故袍袭之。始至,新学宫,广设社学。岁大旱,徒步祷烈日中,雨即降。缓刑罚,恤贫弱,旌节孝,民情大和。山阴、会稽、萧山三邑之水,汇三江口入海,潮汐日至,拥沙积如丘陵。遇霪潦则水阻,沙不能骤泄,良田尽成巨浸,当事者不得已决塘以泻之。塘决则忧旱,岁苦修筑。绍恩遍行水道,至三江口,见两山对峙,喜曰:“此下必有石根,余其于此建闸乎?”募善水者探之,果有石脉横互两山间,遂兴工。先投以铁石,继以笼盛甃屑沉之。工未半,潮冲荡不能就,怨讟烦兴。绍恩不为动,祷于海神,潮不至者累日,工遂竣。修五十余寻,为闸二十有八,以应列宿。于内为备闸三,曰经溇,曰撞塘,曰平水,以防大闸之溃。闸外筑石堤四百余丈扼潮,始不为闸患。刻水则石间,俾后人相水势以时启闭。自是,三邑方数百里间无水患矣。士民德之,,立庙闸左,岁时奉祀不绝。屡迁山东右布政使,致仕归,年九十七而卒。

初,绍恩之生也,有峨嵋僧过其门,曰:“他日地有称绍者,将承是儿恩乎?”因名绍恩,字汝承,其后果验。

汤绍恩,安岳人。父亲汤佐,弘治初年进士,做官做到参政。汤绍恩于嘉靖五年考取进士。十四年由户部郎中调任德安知府,不久又调为绍兴知府。他为人宽厚,是个受人敬重的人。他节俭朴素,里面穿粗布衣服,外面穿一件父亲留下的旧袍子。刚到绍兴,就新修学宫,建了许多乡村学校。他减轻刑罚,救济贫弱的人,表彰有节操孝敬父母的人,于是民情非常和洽。

山阴、会稽、萧山三县的江水,汇集于三江口入海,潮汐每天来到,裹挟的泥沙堆积如山。遇上久雨涨大水,水就为泥沙所阻不能立即下泻,良田就会全部变成一片大湖,主事的官员不得不挖开堤坝来泄洪。堤坝挖开了,就担心旱灾,所以每年都苦于修坝筑堤。汤绍恩走遍了水路,来到了三江口,看见两山对峙,就高兴地说: “山下一定有一片石基,我大概该在这里建造水闸吧? ”于是招来擅于潜水的人下去探测,果然有一条石脉横亘在两山之间,于是就动工。先把铁块石头投下去,接着用竹笼装碎砖头沉下去,工程不到一半,由于潮水冲荡而不能完成,于是就生出了许多怨言。汤绍恩不因此动摇,就向海神祈祷,结果接连几天没有涨潮,工程于是就完成了。(堤坝)修了四十多丈,建了二十八个闸门,以和二十八宿相。在里面还建了三个备用闸门,以防大闸被冲毁。水闸外筑了四百余丈石堤来控制潮水,才不至于危害闸门。把水位刻在石头上,使后人能观察水势来按时打开或关闭闸门。从这以后,三县方圆几百里地方就没有水灾了。老百姓感激他,就在水闸旁边建了一座庙,逢年过节祭祀不断。(他)后来一直升迁到山东布政使,退休回到家里,97岁时去世。

当初汤绍恩出生的时候,有个峨嵋山的和尚经过他家门口,说: “以后有个称为‘绍'的地方,将要承受这个孩子的恩泽吧? ”于是取名为绍息,字汝成,后来这话果然得到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