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一些思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6 15:07:10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的全部内容,主要是发挥“道”和“德”两个名词的涵义。老子强调“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这两个名词也就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对于“道”(包括“德”)的描述,多层次地剖析了宇宙、国家、万物、人类以及人本身的各项内涵。老子之“道”运用到社会方面就是他的政治思想;运用到人体内部就是他的修养之法。后世的许多思想家,诸如庄子、列子、葛洪等人的著作均走不出老子的思想。
  老子从他的认识论出发,认为治理国家应该“无为而治”。又说“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干,而是要无所为而为,也就是凡事要顺乎自然。正如佛家提出的“所知障”一样,老子也认为知识多了就要妨碍“为道”,所谓“为学日增,为道日减”,为学多了只会使事情复杂,现代社会的发展似乎越来越证明这一点。所以老子不重视为学,反而重视为道。老子指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绝学无忧”。所谓“为道”,就是通过冥想直接认识处于混沌状态的“道”,如此就可减少思虑、欲望和感觉经验,使之越少越好,即“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为道”的方法究竟如何呢?老子告诉我们:“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这种法门被道家称为“观止”。“观止”的法门,向来被认为是属于“玄学”的范围,对此众说纷纭,至今仍无定论。不出户而知天下事一说,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是说不通的,然而从气功和特异功能角度来看,却是可以做到的。

  老子主张无为,反对有为,认为有为是从无为堕落而来。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又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他认为“道”和“德”是属于无为的范畴,仁以下是属于有为的范畴。

  老子的无为而治也称为圣人之治。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又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所尊奉的东西,如他所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向来治理天下,或者以“人”治,或者以“法”治,或者“人”“法”并治。老子主张“人”治,并给统治者提出了很高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