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下,有关佛教修身养性,针对易怒人群的教导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0:33:26

你好:
针对易怒的人群,修习佛道的法门最显知的是:修“忍辱波罗蜜”。
“忍辱波罗蜜”是六波罗蜜之一,忍辱,能忍耐侮辱;波罗蜜,到达彼岸、终了、圆满等义,可简单理解为圆成佛道之意。
那么,圆成佛道又与能忍辱有何关系,或者说有何必然关系?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说说佛法是怎么产生的,实在说,世尊 释加牟尼佛认为众生成就佛道是一件容易的、必须的事情,因为众生皆具“佛性”,但是,因众生受无始以来业习的熏染,而迷失了自己的“佛性”现在要恢复众生各自的“佛性”就需要方法,因此,就产生了佛法。不过,众生习气各有不同,世尊深知解决这个问题,用一种方法不行,必须根据诸众生不同的习气喧说不同的法门,达到对症施治的目的,比如,为吝啬者说布施法;为懈怠者说精进法;为散漫者说持戒法等等。在此处我们主要探讨世尊为易怒者所说的忍辱法,这也就回到刚才提出的问题:能忍辱与圆成佛道的关系。首先说说什么是“易怒者”,怒,怒气。说一个人因受到冲撞而产生怒气,火冒三丈,大发雷霆,那么,他为什么回这样呢?说实在话,是为自己,自己又是什么呢?自我意识,就是人们所说“面子”,“面子”又是什么呢?是每个人站在镜子前看到的那个影相,身体,人们为了让自己的“体相、名气”能在社会上得到彰显,其方法可谓:不择手段;为了捍卫自己“体相、名气”,不惜代价,其中包括对他人以怒气相加。因此,“易怒者”的怒气还是自私自利的自我意识在作祟,受不了冲撞,更何况侮辱。
一个真正修行佛道的人,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放弃自私自利的自我意识,那他就与佛道来说无门而入。自我意识即《金刚经》中世尊所说:“我相、我见”,修行人如果不能看破“我相”这个大障碍,就无法参悟出什么是“自性”,不能得见“自性”,就不可能有非常得力的真实修行、修悟。
所以说“我佛慈悲”,为了让人们看破“我相、我见”,乃至看破“人、众生、寿者”,直至圆成佛道,四十九年苦口婆心地喧说了适合各类人群的法门。
因此,易怒人群修习“忍辱”法门,极易领悟“波罗蜜”。

地震也是因众生嗔心太重引起的,忍辱是很难修的,能修忍辱是功德无量,但是如果身披袈裟而行恶事,一定要揭穿他!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乐天下可乐之事;
笑天下可笑之人.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