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肺化学感受器肿瘤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6:23:41

肺化学感受器瘤又称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1958年由Heppleston首先报道,目前该病尚无发病率统计资料,国内、外均为散在报道。从检索到的文献看,女性较男性多见,成人多于儿童。本病症状无明显特殊性,单发且瘤体较小时可无症状,或有轻微咳嗽、咳痰表现,多发或瘤体较大时可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痰中带血甚至咯血症状。X 线片特点:多为肺部单发结节,边缘光滑、齐整,无毛刺,可呈分叶状;多发结节时,结节多大小不等,常伴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化学感受器瘤98 %发生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2 ] ,原发于肺者极为罕见。肺化学感受器瘤在解剖结构上也与血管结构密切相关,常发生于肺血管尤其是动脉血管周围,但极少有与血管相通者。单发瘤多生长缓慢,呈良性经过;多发结节时,常伴有局部浸润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节转移,此时多认为肿瘤呈恶性表现。肺化学感受器瘤瘤体可呈粉红色,一般无包膜,密度均匀,切面多呈鱼肉状;在组织学方面,由单层或巢状排列的柱状或圆形细胞组成,其间有结缔组织或扩张的血管分隔。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单发瘤体可做局部切除,瘤体较大时可行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多发时也应尽量切除较大的肿瘤组织。手术切除后的复发率约为7 %~25 %[3 ] 。多数作者认为该肿瘤为低度恶性,尤以结节多发时为著。但该肿瘤的组织形态学分化程度与其生物学行为并不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