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姓“刘付”的来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7 17:13:15

大始祖傅腾宵为翰林院庶吉士,妻谢氏,生六子。次子傅鸾,号鸣凤者,即刘傅氏之始祖。傅鸾应广东韩榜之召,带了妻子杜氏,背了婴儿,与胞弟傅业鸟(上下结构,业、鸟合为一字,下同),于明孝宗弘治元年戊申岁(1488年),从福建上杭县城关珠玑巷,迁往广东廉江市、化州市和广西陆川县交界处的“山底”(地名)开基。由于旅途遥远,还邀了同巷居住的盟兄刘荣作伴,千里跋涉,风风雨雨,当他们才走到广东韶州府境内,不幸傅鸾病逝,遗下寡妇孤儿。胞弟傅业鸟与盟兄刘荣陪着杜氏带了遗孤——丽川,历尽千辛万苦,才到达广东廉江市的山底(今廉江市石角镇山腰管理区)。不久杜氏由于身心交瘁一病不起。盟兄刘荣便担起“托孤”的责任。因刘荣夫妇没有生育儿女,傅丽川长大成人后,为了涌泉回报养父的抚育之恩,便一身承二姓宗祧。丽川公认为“生身不大,养身大”将姓氏定为“刘傅”,把“刘”放前“傅”放后,感谢刘荣公的养育之恩。因此百家姓新增了刘傅这个壁联姓。

中国第二次汉字简化后,“刘傅”的新一代习惯把“傅”简写作“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开始读书时姓氏就是写“刘付”,但父辈的人现在还是写“刘傅”),目前,在公众场合,一般都以“刘付”代替了“刘傅”,但两种写法都有,都是同一姓氏。

广东省廉江市石角镇有两个相邻的村,一个叫山腰村,一个叫竹山村,这两个村分别住着刘傅和刘姓两个家族。
据刘傅族谱记载,明朝后期,刘傅姓的祖先傅鸾和结拜兄弟刘荣两家一同从福建南迁,途中傅鸾不幸病故。刘荣一家帮助傅鸾遗孀杜氏和幼子傅丽川处理好后事,又带着孤儿寡母继续南行,来到广东省廉江市石角镇竹山村安顿下来。
在刘荣一家帮助下,傅丽川长大成人,并在邻近的山腰村成家立业。杜氏和傅丽川为感谢刘荣一家再生之德,就将刘姓冠在傅姓之前,傅家后代此后都以刘傅为姓。
刘傅家族和刘氏家族在石角镇这块土地上共同生活了500多年,在抗日战争时期,两家共御外辱;在和平建设年代,两家互敬互助、礼尚往来。在石角镇及周边地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如今,刘傅和刘氏两家建在一起的宗祠已成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自海内外的两姓后代也时常回来寻根问祖,互访乡邻,两个家族世代友好的传统仍在代代延续。

"刘傅"后来随着"傅&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