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一些音乐作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22:03:30
好像就要到他的纪念日了,他有哪些作品啊?

黄河协奏曲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愤》
《保卫黄河》

黄河大合唱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水谣》
《河边对口曲》
《黄河怨》
《保卫黄河》
《怒吼吧,黄河》

《酸枣刺》
《只怕不抵抗》
《夜半歌声》
《二月里来》
《上山虎》
《热血歌》
《到敌人后方去》
《在太行山上》
《救国军歌》
《游击军》
《军民进行曲》
《生产运动大合唱》
《九·一八大合唱》
《风》和《朔拿大》这两首是他在巴黎时创作的
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交响乐)、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交响诗《阿曼该尔达》是1940年在苏联创作的
似乎就是这么多了
另外他还为当时一些电影配乐。有《复活》、《雷雨》、《大日出》。

冼星海(1905-1945),原籍番禺,1905年5月出生于澳门。其父是船工,在冼氏未诞生时已经过世;见光即无父,自幼就与母相依为命,靠外祖父生活。1911年,时年六岁,其外祖父逝世,生活无靠,母子俩遂流落到马来亚,母亲当上了佣人,糊口过日子。冼氏读过三四年私塾,曾在圣安得烈英校上过课。14岁那年,随母到新加坡申请入养正,寄宿在校,半工半读,工作是负责管理摇铃,直到1921年六月,高级小学三年级毕业为止。当时冼氏为区健夫所赏识,选他加入其在1917年创设的铜乐鼓喇叭队。因具音乐天赋,不久升任金线三粒星肩章的乐队队长及指挥。区氏不在时,代行其职权。这段时期,乐队所吹奏的曲谱,全是雄浑壮烈的军歌和进行曲,对冼氏往后之音乐创作有深远的影响。16岁时随林耀翔校长到广州之岭南大学附属学校升学。1925年入岭南大学文科。1926年,他到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主修理论与小提琴,同时任该图书馆助理员,以维持生计。1928年入上海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学习。这时期他参加了田汉等人搞的“南国社”活动。1929年他到法国深造,半工半读。1930年2月他到巴黎先后跟奥别多菲尔·加隆学小提琴和音乐理论。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